病毒培養病毒培養(Viral Culture)将病毒样本置于它能感染的不同细胞系,以测试其感染能力的实验室技术。如果細胞出現變化,即出現「致細胞病變作用」(cytopathic effect),則可以說培養結果是陽性的[1]。 傳統的病毒培養選用易於感染的生命體或合適的活細胞,分為動物接種、雞胚培養、組織培養。
傳統的病毒培養方法已經很大程度上被較新的殼小瓶培養法(shell vial culture,SV法)取代。殼小瓶培養法中,需要將樣品放置於載玻片上,再對樣品進行離心,使得細胞變爲單層。隨後,可以通過抗原檢測(比如免疫螢光)的方法檢測病毒的生長情況。殼小瓶培養法大大減少了檢測巨細胞病毒等生長較慢的病毒所需的時間,這也正是此方法出現的直接原因[2]。另外,殼小瓶培養法中的離心步驟增加了此方法的靈敏度,因爲在離心後病毒顆粒與細胞的距離很近,容易感染細胞。目前,對人或猴子的細胞進行實驗會用傳統的病毒培養方法,也會用較新的殼小瓶培養法。 可以通過病毒培養鑑定的人類病毒包括腺病毒、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麻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3]。除了巨细胞病毒和鼻病毒需要使用致細胞病變作用檢測外,其餘病毒都可以通過最後一步的免疫螢光檢測[3]。 參見參考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