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
梨状肌 (英語:Piriformis muscle)是位于臀部深面的一块扁平锥形的肌肉,属于髋肌后群六块肌肉之一。其肌束起自骶骨前面,外出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受骶神经丛分支梨状肌神经支配。梨状肌依大腿位置不同可起旋外或外展作用。[1] 重要毗邻梨状肌后方紧贴骶骨,前面则与骶丛和直肠相毗邻(左腿梨状肌与直肠尤其紧密)。[2] 坐骨神经常在梨状肌深面走行,自梨状肌下孔(梨状肌与坐骨大孔围成的两个空隙中处于下方者)穿出,但该走行结构常有变异,坐骨神经也可在盆内分两支,分别自梨状肌下孔、梨状肌肌腹或梨状肌上孔穿出,其中较为常见者是分为胫神经与腓总神经,分别自梨状肌下孔与梨状肌肌腹穿出。[3][4][5] 临床意义因梨状肌与坐骨神经关系紧密,当梨状肌因血肿、痉挛等原因压迫刺激坐骨神经时,可出现以沿坐骨神经分布(臀部、大腿、小腿后侧)的不适、麻木与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梨状肌损伤综合征,[6][3]该症状则以坐骨神经痛的名称为人所知。坐位、蹲起、拉伸与爬楼等动作可能加重症状。在近17%的人群中,坐骨神经的走行发生变异,而自梨状肌肌腹中穿过,使该类人群更易患上此病。通过症状主述与体格检查可初步诊断该病,核磁共振或X光片等进一步检查可用于排除其它病症。确诊后可通过渐进的拉伸训练、按摩疗法(包括肌肉神经疗法)和理疗进行初步治疗。若治疗后疼痛持续,可梨状肌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另有研究表明肉毒杆菌毒素B可能是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潜在药物。[7] 手术探查的损伤性较大,其可能的副作用较理疗等可替代方案大得多。因此,手术治疗应尽可能作为最后选项。[6]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