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卡
杜金卡(Дуди́нка)是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泰梅爾多爾干-涅涅茨區的一個首府,位於葉尼塞河下游右岸,1930年至2007年間曾是泰梅爾自治區的首府,2007年起併入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2020年人口20,804人。 歷史杜金卡建立於1667年,為曼加澤亞居民的冬季定居點之一,自18世紀以來便是大北極探險的重要基地,涉足此地的著名探險家包含拉普捷夫、切柳斯金、米寧、馮·米登多夫(1843)、諾登舍爾德(1875-1876)、馮·托爾男爵(1893)、馬卡羅夫(1897)、別吉切夫(1906)、烏爾凡采夫(1919)等。探險家們由杜金卡出發,考察了葉尼塞河出海口、泰梅爾半島、東北航道、新西伯利亞群島乃至於傳說中的桑尼科夫之地[3]。 依據探險家的描述,17世紀至20世紀初的杜金卡幾乎沒有改變,只有十幾至二十多棟木屋或半穴居,另外還有教堂與酒館各一間。杜金卡於1918年興建了廣播電台,1920年時又修築了鐵路,蘇聯時期再逐步修建學校、醫院、電影院、郵局與集體農場,但農業集體化政策也影響到當地原住民涅涅茨人的遊牧活動,曾爆發幾次小規模的反抗。1930年,杜金卡成為泰梅爾自治區首府;在探險家施密特的倡議下,杜金卡獲得蘇聯當局的重視,1937年時開始興建諾里爾斯克鐵路以及港口,同時亦被塑造為涅涅茨人的文化中心。杜金卡於1951年起升格為市鎮[4]。 蘇聯解體後,杜金卡的人口從1996年的高峰值33,700人開始緩步下降,由於鄰近北極地區工業重鎮諾里爾斯克,杜金卡的發展尚稱活絡。2001年起,杜金卡與諾里爾斯克一同被列入俄羅斯保密行政區,只有葉尼塞河的民用港口允許外籍人士訪問,其餘市區以及機場皆不對外開放。 交通杜金卡的公路不與俄羅斯的公路網相連,唯一一條公路連接東方的諾里爾斯克,兩地相距約100公里,公路冬季常因風雪而封閉,有一條支線通往阿萊克爾機場。杜金卡亦為諾里爾斯克鐵路的西端,這條鐵路獨立於俄羅斯的鐵道網之外,只連接杜金卡、諾里爾斯克、塔爾納赫三地,由於維護成本高加上公路運輸競爭,本線的客運列車已於1998年停駛,目前由諾里爾斯克鎳公司擁有並維持貨運列車。在2002年鄂畢斯卡亞-博瓦年科沃鐵路通車之前,諾里爾斯克鐵路是世界最北方的鐵路。 杜金卡港為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規模最大、緯度最北的國際港口[5],有船班聯繫摩爾曼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迪克森以及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每年春夏融冰季節都會被葉尼塞河的流冰淹沒[6]。阿萊克爾機場位於杜金卡與諾里爾斯克之間,距離杜金卡40公里,也是兩城在冬季期間除破冰船外唯一的聯外方式。此外,杜金卡近郊設有一座462公尺高的無線電塔,為俄羅斯CHAYKA導航系統的一部分[7]。 氣候杜金卡位於北極圈以北,屬於副極地氣候,1月均溫-26.9℃,7月均溫13.8℃,歷史紀錄低溫-56.7℃,高溫亦可達32.3℃,年降水量519公釐,平均每年約有190天降雪。
特色市徽銀白色象徵冰雪與北極的永晝,藍色象徵葉尼塞河與北極的永夜;馴鹿代表涅涅茨人的文化,俄羅斯極地帆船則突顯杜金卡港口的歷史。 體育杜金卡泰梅爾冰上運動場是全世界最北端的冰上運動場,擁有350席座位[10],以冰上曲棍球、花式滑冰及冰壺等運動項目知名,自2017年起開始舉辦國際冰壺大賽。 博物館蘇聯官方於1937年決議於杜金卡設置泰梅爾博物館[11],展出涅涅茨人的歷史與文物,但因戰爭等因素,博物館於1955年始得開幕。1984年後因建物老舊、藏品過多而暫時關閉,計畫另覓新址重建,但又遭逢蘇聯解體及1990年代俄羅斯經濟情況惡化,新的博物館直到2009年才完工,2011年起重新開放[12]。 參見附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