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为李遵的其他人物,請見「
李遵」。
李遵(473年—524年6月24日),字仲敬,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是北魏辅国将军、荆州刺史兼都官尚书、泾阳昭子李佐第二子,北魏官员。
生平
李遵豪爽秀俊有李佐的风范,北魏国子太学建立后,李遵进入国子太学学习,写文章通过考试,成绩优秀,被选拔为司空行参军。高阳王元雍镇守邺城时挑选幕僚,第一个挑选李遵代理参军署法曹。不久李佐去世,李遵为父亲服丧,守丧期满后,李遵承袭为泾阳县开国子,被任命为员外散骑侍郎。自李宝归顺北魏以来,陇西李氏三代都定居于平城,李佐因任官曾定居于相州,直到李佐时期才将户籍安置于魏郡汤阴县。李遵后被任命为相州别驾,又回京任奉车都尉,外调为冀州征北大将军长史,又加号中垒将军,任命为冀州安东府上僚,调任司空司马。正光五年五月八日(524年6月24日),李遵在洛阳显德里去世,虚岁五十二,皇帝下诏哀伤悲叹,赠予李遵假节、龙骧将军、洛州刺史。正光六年五月乙巳朔廿二日丙寅(525年6月28日)安葬于西门豹祠之南,李佐之墓的左侧。魏孝庄帝初年,李遵以外戚的身份被越级赠官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1][2][3]。李遵的墓志全称为《魏故龙骧将军洛州李使君墓志》,由李遵夫人的妹夫张景渊撰写,拓片藏于北京图书馆。
家族
祖父
父母
兄弟
儿子
参考资料
- ^ 《魏书·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遵,爽俊有父风。历相州治中,转别驾、冀州征北府长史、司空司马。卒,赠龙骧将军、洛州刺史。孝庄初,以外戚超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
- ^ 《北史·卷一百·序传第八十八》:子遵袭。遵豪爽有父风,卒于司空司马,赠洛州刺史。
- ^ 3.0 3.1 3.2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龙骧将军洛州李使君墓志》:魏故龙骧将军洛州刺史泾阳县开国子李使君墓志」君讳遵,字仲敬,陇西狄道人也。世官命氏,备于史册,不足详论。伯阳以神权应物,戎俗从化;郎中以果毅标名,节彰竹素。自兹已降,盛德相袭。高祖梁武昭王,属晋历失御,戎狄乱华,鼎跱一方,守政不易,怀柔讨暴,大拯生民。元勋记于天府,霸功以之克隆。曾祖骁骑将军,武志超群,声腾朔土。王父宣公,析瑞晋蕃,惠泽早树。显考昭侯,神机秀朗,英规卓异。太和末,高祖文皇帝亲统六戎,南临樊邓。江北伪师守迷不变。乃进潜谋以走吴兵,献奇略以屠新野。功书彝鼎,胙土泾阳。君禀灵和之淑气,诞踪哲于龆年。慜惠夙成,行先言后。于时国庠创改,黜陟唯明,清衿之选,实钟秀彦。君始藻文闱,已升高第,俄铨司空行参军。司简才优,不展逸足。高阳王,帝之季弟,作镇邺都,傍督邻壤。望府纲僚,皆尽英胄。君首充其选,为行参军署法曹。处烦绵载,匡弼唯明,滞理斯通,吏无停业。既而昭侯薨,君泣血羸形,孝出人表。服阕,除员外散骑侍郎。纵容禁省,文谈自娱。君归国三世,家于北都。先侯康素,暂尝临相,云构居南,二促迁限,遂编户魏郡之汤阴县。夜光之璞,异域同珍,姜兰之性,易地犹馥。除相州别驾,勤于施恤,孤贫忻赖焉。赞莅未期,誉流千里。虽休徵之康海沂,伯舆之治青土,对此而言,彼何能尚。还拜奉车都尉,出补冀州征北大将军长史,又加中垒将军,复除冀州安东府上僚。境带河海,俗伪民雕,加乘寇之妖,奸秽未荡。君乃毗岳流惠,群情宁顺。迁司空、司马。水土之务,平和实难,规赞均明,无思不治。清风允穆,素论攸归。君孝以奉亲,恭于敬上,行着闺门,信敷朋执,经文履义,体道弘仁,学洞儒宗,辞单林苑,在公无詖,从善若流。方将克终令轨,显陟端衡,而钟山坠玉,桂圃摧芳。降年不永,春秋五十二,正光五年五月八日薨于洛阳显德里第。有诏嗟悼,赠假节龙骧将军洛州刺史。六年五月乙巳朔廿二日丙寅窆于豹祠之南,先公神道之左。内妹夫张景渊慜王仪之长逝,叹俎川之无返。以舟壑易徙,缣竹难常,敬刊幽石,勒美玄堂。其词曰:胄烈钟鼎,族炳金符,绵绵不己,世挺瑜。惟祖惟父,功德仍敷,褒庸胙土,荣佩天衢。诞生夫子,幼而慜勖,俦芳兰,比润金玉。优游羽仪,徘徊桥木,如彼云中,譬空谷。粤惟弱龄,青衿应令,奉诗能言,执礼知命。门朋惟肃,在公伊敬,殷勤绮谈,流连雅咏。入匡台府,出赞华蕃,民肯赖止,惠化祛烦。方升丹陛,连翼鸿鵷,共埤庶政,或侃轧元。积善云福,谒仁者寿,呜呼上天,良木中朽。哲人斯委,惜哉何咎,如可赎兮,身百焉有。爱结神川,惠流冀民,帝钦乃德,还扬天津。伯禹之化,委政伊人,如何不永,奄尔长泯。悲缠朝野,痛结朋亲,丹旐夙设,龙轜戒辰。凄凄楚挽,灼灼容輴,长归泉室,委体幽尘,令誉无朽,清松日新。大魏正光六年岁次乙巳五月廿日镌记。
- ^ 4.0 4.1 罗新,叶炜著.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4: 58–60. ISBN 7-101-04320-8 (中文(中国大陆)).
- ^ 《魏书·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子果,袭。司空谘议参军。武定中,坐通西贼伏诛。
- ^ 《北史·卷一百·序传第八十八》:子果袭,位司空谘议参军,坐通西魏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