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土司
播州土司是中国西南贵州历史上的一个土司政权,其统治者姓杨氏。水西土司、水東土司、播州土司、思州土司並稱貴州四大土司。[1] 唐朝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夷人杨端割据播州,形成世袭地方政权,在宋代得到过播州夷界都巡检封号,一度献土朝廷,得到世袭播州刺史和遵义军长官的地位,形同藩镇;元明时代被承认为播州地方土司,直到明朝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氏被明朝政府所灭。[2][3] 历史唐朝貞觀十三年(639年),唐朝政府废隋朝牂柯郡置播州,改原牂柯县为遵义县(治所在今遵义市绥阳县境),作为播州州治。后来属于黔中道。此后唐朝衰落,播州多次沦陷于南诏。[4] 来源与族属根据《杨氏家传》等文献的说法,乾符三年(876年),太原陽曲縣人杨端率军击败占据播州的南诏,自立为主,成为一个世袭刺史的家族政权。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杨实献其地归附宋朝,宋朝在其地分别置播州和遵义军,仍以杨氏为其首领。传至杨昭无子,以族子杨贵迁为养子。[5] 实际上,杨氏家族来源晦暗不明,1974年出土的宋代《杨文神道碑》自称先世出自会稽,与其后人的说法自相矛盾,而宋代官方记载杨氏为「播州夷人」。学界一致认定《杨氏家传》其先太原人以及杨贵迁为杨家将之后都是明朝初年编造的,杨氏应当是唐末从泸(治今泸州市)、叙(治今宜宾市)二州的边徼羁縻州地区迁来播州的少数民族中的酋豪,即为罗族(今称彝族)的一支,后裔渐次汉化,遂依托为中原名门之后,著于谱牒。[6]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一度废播州、遵义军。南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复设播州安抚司。南宋末年,播州军为抗元主力之一。 成为土司元朝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下诏招抚播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杨邦宪降,元于其地仍置播州安抚司,以杨邦宪为安抚使。不久,杨邦宪卒,子杨汉英袭。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升为播州宣抚司,统辖十九个长官司和诸苗族峒寨,范围遍及今贵州北部、中南部和重庆綦江。元武宗大德七年(1301年),杨汉英为元平叛有功,进封资德大夫。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杨氏附明玉珍。 明朝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杨氏降明,此后被视为苗疆土司。到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杨氏政权最后一任藩镇首领杨应龙继承宣慰司。杨应龙处多事之秋,随明军数从征伐,居功自傲,颇轻视明军,其人性猜狠,嗜杀,遂于万历十八年叛。杨氏政权经过几百年发展,至此时其所辖的五司七姓全部叛,明政府权衡再三,决议先行会勘,而不是直接翦灭。未及会堪,万历二十年宁夏博拜(西域部族)叛,二十年时丰臣秀吉派兵杀入朝鲜,明政府不得已而为之出兵抗倭援朝。直到万历二十二年,朝鲜事稍缓,才决议讨伐杨应龙,然应龙玩弄征讨者,最终到朝鲜事彻底完结,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朝发兵32万多,再次征讨时,明朝才彻底灭了杨氏政权。[7]杨氏占据播州前后历经二十九代,历时七百余年。[8] 播州杨氏世系图[9]
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