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鯧鰺
布氏鯧鰺(学名:Trachinotus blochii),又稱黃臘鰺、獅鼻鯧鰺,俗名為金槍、金鯧、黃鯧、紅鯧、紅沙,香港多稱作黃立鯧[2]、黃臘鯧及黃立倉,為鰺科鯧鰺屬的其中一個種。 分布本魚分布在包括紅海在内的印度-太平洋淺水海域。 特徵本魚體側扁成卵形,口裂於眼下緣前端,前上頷骨能向外伸展,體長為體高的2倍。體無斑點,側線略彎曲,背鰭硬棘成長後多萎縮,第二背鰭與臀鰭相對,基底甚長,構成狀似鐮刀的圖形。第二背鰭有軟條17至20枚;臀鰭有硬棘2枚,軟條16至19枚。體被小圓鱗,黏著牢固,不容易脫落。前上頜骨能伸出。體長可達80公分。 生態本魚主要棲息於沿岸或河口海域,屬於掠食性魚類,游泳迅速,常洄游至沙灘、蚵棚、及礁岩邊。 經濟利用知名食用魚,魚體洗淨後,在體側劃幾刀,加蔥蒜、豆豉、醬油及香油等,放入鍋於中蒸煮,相當美味。 臺灣人重視此魚類,列為「十大美味魚」之一,稱「一鯃、二紅魦、三鯧、四馬鮫、五鮸、六嘉鱲、七赤鯮、八馬頭、九烏喉、十寸子」[3]。 由於臺灣逢年過節時,習慣使用白鯧祭祖、圍爐或宴客,造成白鯧價格居高不下,2014年的春節假期,臺灣白鯧的拍賣價在每公斤新臺幣2,300元,有時甚至高達2,800元,春節結束後,價格跌五成。鯃魚也由每公斤新臺幣1,300元跌至700元[4]。由於白鯧價格太昂貴,近年來金鯧、黑鯧也受到臺灣消費者的青睞,成為白鯧的代用品[5]。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