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登地圖[1](於博德利圖書館的文件編號為「MS. Selden supra 105」),又稱明代東西洋航海圖[2][3][4]、雪爾登中國地圖[5],是一幅17世紀的地圖,原作者不明,有標註105個地名,範圍涵蓋今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與一部份的印度等,地名以漢字標示[4]:14。其最大特點是與一般的中國古地圖不同,中國大陸未置於地圖中心,而是左上角,並且也無標出中國國名[6][7]。根據羅伯特·巴切勒(Robert Batchelor)的說法,它可能是1618年至1624年左右在馬尼拉的海外華商製造的。[8]
博德利圖書館為本圖進行漢學研究時標註的中文名「東西洋航海圖」,是中國大陸研究者陳佳榮提出的[3];而英文名「Selden Map of China」,是牛津大學的圖書館館長David Helliwell提出的。實際上本圖原無標題,全彩手繪,長約1.5公尺(约160厘米),寬約1公尺(约96.5厘米)[10],是纯手工绘制,仅存的孤本,再也没有第二幅。雪尔登地图是它所在时代最大的壁挂式地图,也是近700年以来最重要的一幅東亞地图。
Timothy Brook, Mr. Selden's Map of China (New York: Bloomsbury, October 2013)
Chen Jiarong, "Brief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date, features, names and routes of the Selden Map of China’ (編繪時間﹑特色及海外交通地名略析, in Chinese), Hai jiao shi yan jiu 2 (2011): 52–66. See also http://www.world10k.com/blog/?p=20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tephen Dav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lden Map: Some Conjectures," Imago Mundi: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Cartography 65:1 (January 2013), 9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