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簡稱台大公衛學院,為國立臺灣大學的學院之一,位在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上,目前有公共衛生大樓、水森館、教學館、男四舍與女四舍。 歷史1939年,台灣總督府為了配合南進政策,在台北帝國大學成立熱帶醫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由校長三田定則兼任,之後由下條久馬一教授專任。 1945年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熱帶醫學研究所改隸屬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首任所長由醫學院院長杜聰明博士兼任。1948年,熱帶醫學研究所奉教育部核准成立,為醫學院奉准成立的五個研究所之一。[1] 1951年8月,原熱帶醫學研究所改為公共衛生學研究所,隸屬於醫學院。1972年正式成立大學部公共衛生學系。1993年,為了促進台灣公共衛生界的研究能量,以及協助政府解決公共衛生問題,將公衛系與公衛研究所擴編成立「公共衛生學院」,是台灣第一個創設公衛學院的大學。後來陸續成立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 流行病學研究所、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環境衛生研究所、預防醫學研究所及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原公共衛生研究所)共一系六所,皆有碩士班與博士班。[2] 2010年以後開始進行系所整併,2019年8月起共有「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原衛政所與醫管所合併)」、「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原流病所與預醫所合併)」、「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原環衛所與職衛所合併)」、「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以及「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共一系五所;另有「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及「全球衛生碩士學位學程」二碩士學程。[3] 公衛大樓建築歷史自最早公共衛生學院成立以來,並未有自己獨立的系館,因此多年來一直借用醫學院14樓、醫學院15樓、聯教館部分空間及原管理學院商學館(現公衛大樓),合計樓地板面積僅有4,060平方公尺。公衛學院使用空間一直不足,也影響公衛學院的長期發展[2];規劃興建公衛大樓計畫就此展開。1990年11月7日,公衛學院籌備會決定,利用商學系舊館與第16宿舍現址為基定興建公衛大樓。經過多年規劃,1998年10月2日,校務發展委員會會議同意興建。在眾人努力之下,在醫學院與教育部的支持,得到補助款新台幣6億4千萬元。2002年1月26日由陳信樟建築師事務所擔任建造工程之設計及監造,2003年3月6日選出隆豐營造為本工程之統包商,預計2005年4月完工。[4]公衛大樓興建工程經歷的十幾年的規劃,2005年12月,公衛大樓落成。[5] 現況公衛大樓是一棟地下二樓、地上十樓之建築,總樓地板面積28,420平方公尺,是一棟綠建築,在綠化、保水、節約水資源、節能、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方面特別考量,現在已取得基地綠化指標、水資源指標、日常節能指標、污水垃圾改善指標等四個綠建築標章。[2]公共衛生大樓地下一、二樓設置檢體儲存區、機車及汽車停車場;地上建築大多是由公衛系所使用,但還包括醫學院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系。大樓地上一層為行政辦公空間及300人大型教室,一樓有優質開放空間與綠地供各單位共同使用;二樓為教學教室,包括不同容量之教室及研討室,提供社會科學院、醫學院及公共衛生學院教學使用;三樓為物理治療系館、四樓為職能治療系館、五樓為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原流病所與預醫所合併)、六樓為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原衛政所與醫管所合併)以及新設「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七樓為職衛所與環衛所、八樓至十樓則為實驗室。[2] 水森館水森館為藥學系新館,位於台北市林森南路上,是一棟地下一層、地上五層、總面積2753坪的建築。[6]水森館主要經費來源為藥學系1969年畢業校友許照惠博士捐贈[7],其餘支出則依賴募款和學校撥款;但因為所需資金龐大,款項仍持續籌措中,期盼能盡速完工,滿足學生對活動空間的需要和新任教師研究的場所。[3]水森館的命名是依許照惠父親之名而訂定。[6] 水森館於2011年1月27日舉行落成捐贈典禮[6],其內部規劃的核心單位為藥學系空間規劃委員會。由於招標程序冗長,加上高規格的環保要求,目前水森館的空調設備、消防排氣管線以及內部配置多未定案,所以水森館內部裝潢的完工日期還無法確定。[3] 藥學系目前仍然和醫學院共用基礎醫學大樓。[3] 教學館教學館前身為舊公衛大樓,於2012年6月改建為醫生宿舍。[8]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