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麂
叶麂(學名:Muntiacus putaoensis),又名葉鹿,在近年才被發現的新哺乳動物。1997年,生物學家艾倫·拉賓諾維茨(Alan Rabinowitz)在緬甸北部地區克欽邦的偏遠山區進行野外考察時,發現了一具動物屍體。在驗証初時他只認為是其他種的幼體,但經過驗証後卻發現原來是新種——一頭成年的雌性葉麂。[3]經過遺傳檢測所得的標本後,他確認此為新的種。當地獵人一直以葉鹿去稱呼此種,這是因為這物種小得足以被一塊大的葉片完全包裹起來。[3] 分佈及棲地葉麂的分佈曾一度認為十分狹窄,只在緬甸茂密的森林區,位於東北部葡萄縣(Putao)至胡康河谷(Hukawng Valley)內被發現,這也是其種小名的因來;及在邁立開江的南方支流內出沒。生活於海拔450至600米的高地上,正好是熱帶雨林及溫帶地交界地區。在2002年,葉麂也在印度東北部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阿魯納恰爾邦(中国称藏南)的那德哈国家公园(Namdapha National Park)內被發現。[4]及後又在阿魯納恰爾邦(藏南)的勞哈特(Lohit)及长朗县(Changlang)發現其身影。[5]葉麂的分佈才進一步擴闊至整個山區地方。 保护本种于2023年被收录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6]。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