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逸丛书《古逸叢書》是清末光緒十年(1884)黎庶昌于日本编辑精刻的丛书,共26种200卷。 由来黎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中国近代散文家、外交家,光绪七年(1881)起担任清朝驻日公使。期间结交日本朝野士大夫中精通汉学者,得以浏览《经藉访古志》,从而知道中国散逸日本经籍的概况,愤而决意,不惜重金搜求。旋即以钦差大臣身份,搜集散见于日本的濒临绝灭的中国典籍;随员杨守敬,湖北宜都人,本为前任驻日公使何如璋的随员,日日物色于坊市,同样收获颇丰,不到1年便收集到3万余卷[1]。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古典汉籍不太重视,楊守敬得以大量购入汉籍[1]。杨守敬将成书原稿交给木村嘉平,覆刻为《古逸叢書》,极为贵重的以照相影印覆刻,1884年于日本東京使署(公使館)出版。 楊守敬在日本所购漢籍在其死後被国家買走,現在一部分藏于台湾国立故宮博物院[2],一部部分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浙江图书馆[3]。 收书一览
問題《古逸叢書》所收并非都是善本。楊守敬对《古逸叢書》屡表不满,批评黎庶昌在《日本訪書志》中收录《尚書釈音》、宋本《广韵》《道德经》并覆刻时所涉手法。《庄子注疏》是以坊刻本为基础,只用宋字;《草堂詩箋》也不是善本。 葉德輝认为《古逸叢書》收录的《太平寰宇記》实际上不是宋本[4]。 影響通过《古逸叢書》,可以看到许多中国已经散佚的典籍的原貌,其纸质和印刷技术也得到很高评价[5]。 另一方面,黎庶昌、楊守敬收购漢籍的行为,也使日本人认识到了漢籍的重要性,引发漢籍热[6]。 增补中華民国:1919年以后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续古逸叢書》,收录47種書物的影印版。 中華人民共和国:1982年以后中華書局出版《古逸叢書三編》,收录43種書物的影印版。 脚注参考文献
関連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