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Chinese Film Media Awards |
---|
|
国家/地区 | 中国大陆 |
---|
主办单位 | 南方都市报 |
---|
状态 | 已停辦 |
---|
首次颁发 | 2000年 |
---|
最近颁发 | 2019年 |
---|
應屆得主 |
- 最佳導演
- 最佳編劇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新導演
- 最佳新演員
- 百家傳媒年度致敬電影
- 百家傳媒年度致敬電影人
- 觀眾票選最受矚目電影
- 觀眾票選最受矚目男演員
- 觀眾票選最受矚目女演員
- 觀眾票選最受矚目表現
|
---|
官方网站 |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
---|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英語:Chinese Film Media Awards)是2000年由《南方都市报》发起并主办的电影奖项。该奖由两岸三地的知名电影文化工作者共同参与评审。是中国唯一一个将中國大陸电影、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都纳入评选范围的电影奖项。
2016年改称华语电影传媒盛典。因受中国大陆影视奖项限制,2017年虽推出了提名名单,但12月17日颁奖典礼上奖项易名,不再称“最佳”,而以2017电影之夜年度专业推荐替代,原名称不再存在。2019年頒發最後一届後停辦。
简介
奖座是由广州木雕艺术家许冰设计的铜铸男性“跑步小金人”,表达了“向前”、“追赶”的积极人生状态。
评审成员
评审团由华人知名电影文化工作者和影评人组成,文隽、王晓祥(金马奖前主席)、王清华(金马奖秘书长)、罗卡、贾樟柯、焦雄屏、林奕华、李焯桃、梁良、郑洞天、郝建、崔卫平、程青松、马家辉、游惠贞等知名电影人都曾担任该奖评委[1]。
评审流程
每年初,由中國大陆、香港、台湾三地评委分别对去年当地所公映的华语片进行投票讨论,在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新演员的9个奖项中提出3个候选者,即初选中國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各有一份提名名单,综合即为首轮提名结果;第二轮评委在每个奖项的首轮提名中选出3个候选者,得到终审候选名单;第三轮评委负责从二轮评审结果中选出每个奖项最终的获奖者。
自2012年开始,各项提名名单由原来的三个增为五个。
奖项设置
- 一般奖项
- 最佳电影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新导演
- 最佳新演员
- 传媒致敬奖项
- 票选奖项
- 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电影
- 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男演员
- 观众票选最受瞩目女演员
- 观众票选最受瞩目表现
历年获奖名单
第一届(2001年)
第二届(2002年)
第三届(2003年)
第四届(2004年)
第五届(2005年)
第六届(2006年)
第七届(2007年)
第八届(2008年)
第九届(2009年)
第十届(2010年)
第十一届(2011年)
第十二届(2012年)
第十三届(2013年)
第十四届(2014年)
第十五届(2015年)
第十六届(2016年)
第十七届(2017年)
每个奖项都从“最佳XX”改为“年度专业推荐XX”,主题从竞争评选改为表彰推荐。
第十八届(2018年)
第十九届(2019年)
多次获奖者
年度杰出电影人
獲獎者 |
奖项
|
年度杰出电影人
|
刘德华 |
2005年;2007年
|
黄建新 |
2010年;2015年
|
最佳导演
獲獎者 |
奖项
|
最佳导演
|
田壮壮 |
2003年《小城之春》;2005年《德拉姆》
|
许鞍华 |
2008年《姨妈的后现代生活》;2009年《天水围的日与夜》
|
杜琪峰 |
2004年《PTU》;2012年《奪命金》;2014年《毒战》
|
最佳男主角
獲獎者 |
奖项
|
最佳男主角
|
葛优 |
2002年《大腕》;2004年《卡拉是条狗》;2011年《让子弹飞》
|
梁家辉 |
2006年《黑社会》;2013年《寒战》
|
最佳女主角
獲獎者 |
奖项
|
最佳女主角
|
惠英红 |
2010年《心魔》;2018年《血观音》
|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中国大陸影视颁奖典礼及影展 |
---|
电影 | 三大官方奖项 | |
---|
国家协会奖 | |
---|
官方电影节 | |
---|
其他電影展 | |
---|
其他獎項 | |
---|
负面獎項 | |
---|
已停辦 | |
---|
|
---|
电视 | |
---|
网络影视 | |
---|
影视音乐 | |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註:2001年未增設該獎項,2005年-2009年票選從缺;2011年恢復票選獎項,2017年停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