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雋
文雋(英語:Manfred Wong,1957年6月5日—),原名王文俊[3],是香港資深電影人,從事電影導演、電影監製、演員、電影及電視編劇等。曾效力嘉禾、德寶、邵氏、新藝城、藝能及永盛等电影公司,近年以監制、編劇及經理人工作為主。 背景早年生活文雋1957年出生於香港,有3弟1妹[註 1],幼時居於香港島西環觀龍樓山後的木屋區[註 1]。他自小喜歡閱讀《世界名人故事》一類讀物[註 1],9歲時獲當時小學上午校校長唐玉麟推薦與香港電台編導鄧惠嫻見面[註 1],在當時位於中環水星大廈的香港電台總部演出兒童廣播劇[註 1],14歲時開始投稿至由樂仕主理的《年青人周報》[註 1],結果得到賞識擔任影視專欄主筆[註 1],兼任校對員[註 1],以賺取零用錢[註 1]。 他畢業於聖公會聖彼得小學(1970年小六上午校)及聖保羅男女中學(1976年中六)[註 1][註 2],當年他於1976年在聖保羅男女中學完成中六預科課程[註 1],因數理科成績未足以讓他報讀香港中文大學或香港大學[註 1],於是選讀香港浸會學院傳理學系[註 1]。在校期間認識了張堅庭和鄭丹瑞等人[註 1],其中梁建璋知道麗的電視招聘編劇[註 1],便介紹文雋與區瑞強創作綜藝短劇[註 1]。 事業發展及後,文雋於1976年至1981年在香港麗的電視任職編劇為多部電視劇編寫劇本。本來只屬兼職創作人的他讀了大專兩個學年[註 1],未幾考慮到前途問題[註 1],最終決定在不正式通知校方的情況下自行放棄學位[註 1],且接受梁立人的邀請[註 1],正式加入麗的電視創作組[註 1]。其成為編劇的興趣始於小時候時常閱讀廣播劇劇本[註 1],由此被耳濡目染[註 1]。他在麗的電視工作的數年間,負責撰寫處境喜劇劇本[註 2],直至1979年開始為電影創作劇本,首份作品是《喝采》[註 2]。適逢電視台出現人事變動,以致麥當雄自立門戶,成立自家製作公司。文雋得麥氏賞識,連同黎大煒及張家振一同籌備電影《靚妹仔》[註 2]。1985年被麥氏提拔[註 2],執導首齣電影《反鬥妹》[註 2]。雖然轉投電影界發展事業,文雋從未間斷為《年青人周報》執筆[註 2]。同期也獲《明報》的編輯潘粵生青睞,為副刊創作中篇小說[註 2]。而《東方日報》的總編輯周石都向文雋提出撰稿邀約[註 2]。後期則獲查小欣邀請為《香港周刊》撰寫「想入非非」[註 2]。 在1980年代末,文雋任職嘉禾電影公司創作部[註 2],為蔡瀾之下屬[註 2]。1987年至1988年因玉郎國際集團接收德寶電影公司的德寶院線[註 3],加上需要人才主管宣傳部[註 3],如是由曾志偉及陳可辛牽頭,找來文雋出任該宣傳部總監一職[註 3],為時兩年[註 3]。及至1991年6月[註 4],文雋應藝能娛樂創辦人張國忠邀請首次往中國北京以協拍形式(協助拍攝但不能在中國內地發行)執導《告別紫禁城》[註 4]。1994年通過姜文接觸姜文的女朋友劉曉慶,繼而獲劉氏誠邀監製由姜文執導之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註 4]。同年文雋返回香港,由卡龍介紹[註 4],夥拍林紀陶、黃毓民、李敏等人主持香港商業電台節目「成人知己」兩年[註 4]。1996年與王晶、劉偉強合組「最佳拍擋」電影公司,该公司攝製了超過三十部電影,包括《風雲》(1998)、《古惑仔電影系列》。2001年由文雋監製之《我的兄弟姊妹》除打破全中國國產電影票房紀錄外,更奪取超過十個影展的電影獎項。他後來於2002年成為全香港首位開拓網上劇集市場的製作人,製作包括《百分百感覺》、《男女字典》及《女生宿舍之探偵學院》,近年在中國監製一批新導演作品。 文雋一直热衷于行政事務,現職為「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及「香港電影導演會」副會長,「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董事,曾任「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主席四年(2004-2007),現為電影發展局顧問成員之一,2007年11月並在香港創辦了《香港電影》雜誌。在擔任「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主席期間,被指縱容無綫電視於播放《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中封殺其他電視台藝員。文雋既是電影事業家,又是少有的多棲影人,現代表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任香港電影金像獎董事局董事[4]。另外,文雋在1990年代曾經營出版社「創建文庫」[註 5];建立自家出版公司的原因出於他發覺為他出版書籍的出版商、由陳慶嘉主理的「友禾出版社」[註 5],沒有考慮前來出版書籍的作者的文筆及身份如何[註 5],傾向有出版需求便去做事[註 5]。隨著文雋經常到內地公幹[註 5],他最後結束營運「創建文庫」[註 5]。 從2022年4月起,文雋多花時間在YouTube開設與電影及廣播界有關的頻道[註 1]。 個人生活電影作品
節目主持
注釋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