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桃子殺了三個讀書人“兩個桃子殺了三個讀書人”是新文化運動時期,中華民國學者章士釗刊登在上海《新聞報》之《評新文化運動》中的句子;意指白話文拗口,但因涉曲解典故引起爭議。[1][2][3] 論戰概要首次在新文化運動的浪潮中,胡適等人領導並開啓文學革命,主張推廣白話文以達到“我手寫我口”之目的,遂引起誓要維護文言的學者抵制,其中以章士釗領導甲寅派首當其衝,與胡適等人爭鋒相對,各自在報刊上發表文章,由此掀起一系列論戰。章士釗于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一、二十二日在上海《新聞報》以《評新文化運動》爲題,舉二桃殺三士例,批判白話繁雜,宣揚文言優點[3]:
在章士釗發表文章后不久,同樣支持新文化運動的魯迅在一九二三年九月十四日北京《晨報副刊》以《兩個桃子殺了三個讀書人》爲題,指出此典故是出自《晏子春秋》[註 1]: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名大将自恃功高,對相國晏嬰不敬,後晏嬰欲與齊景公謀除三人,景公賞三人兩個桃子,使三人因無法分配而自盡。故此可看出,“士”意即勇士,而非士族、士大夫的“讀書人”。魯迅于文章中批評章士釗為宣傳文言文引經據典,卻錯用[4][2]:
二次在鲁迅的文章刊登后,章士釗并未第一时间回应;不过他一度有轉變立場的迹象,與新文學運動領袖胡適和好,在某次宴席中还贈與胡適一首白話文新詩,以示對「新文學運動的投降」;後者則相應寫了篇七言绝句贈於章,也稱願與他「相親不相鄙」。[5] 但在一九二五年《甲寅》復刊時,身為主編的章士釗卻要求投稿「文字務求雅訓,白話恕不發布」,並接連發佈數篇批評白話文運動的議論,使胡適認為其出爾反爾,故於一九二五年八月三十日《國語期刊》刊登《老章又反叛了!》一文,批評章士釗是“時代的落伍者”還提及《評新文化運動》中的“謾駡”并不能阻止白話文運動發展。[1][6][5] 作爲回應,章士釗于一九二五年九月十二日《甲寅》一卷第九号期刊上重新發表《評新文化運動》一文,但新增了一段后文,並為先前「兩個桃子殺了三個讀書人」事件辯解,認爲將勇士錯寫為讀書人,只是一種“小節”而不影響他要表達的主旨[1]:
魯迅則于一九二六年六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一期將此前發表之《兩個桃子殺了三個讀書人》文章重新登刊,新題《再來一次》,並添加前言以諷章是讓“迷信”他的讀者再買一次他所寫下的文字[1]:
魯迅後在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四日《中華日報·動向》刊登《大雪紛飛》一文,將章士釗這句“兩個桃子殺了三個讀書人”與李燄生的“大雪一片一片紛紛的下着”并列為“適得其反”的語句;他在文中指出“白話並非文言的直譯,大衆語也並非文言或白話的直譯”。其也認爲文人隨著階級跨越,與一般人思想與智識的脫離大抵“勢所難免”,然爲闡釋觀點而自造解釋、發表脫離一般民衆智識的言論,實則是“從隱蔽之處挖出來的自己的醜惡,不能使大衆羞,只能使大衆笑”[7]。以上文章分別在兩人身後收錄進《章士釗全集》和《魯迅全集》中。 注釋
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