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淨觀(梵語:aśubhapratyavekṣā、asubhabhāvanā、aśubhasaṃjñā,巴利語:asubhabhāvanā、asubhasaññā),另外譯不淨想,又稱不淨業處,厭作意(巴利語:Paṭikkūla-manasikāra)或厭惡作意,佛教術語,為一種修行禪定的調伏心智的方法。他們會藉由觀想人類身體的組成,以及人體在過世之後,成為屍體,並逐漸毀敗的過程,被認為是對治欲界貪欲特別有效的一種方式。也是五停心觀之一。
概論
在梵文中,śubhā為潔淨或美好之意,加上否定詞頭a-,形成aśubhā,意為不潔淨、不美好,含有厭惡之意。以不淨的身體作為觀想對象,在心中以意念形成影像(想),將思想集中於這個影像之上(繫念),進行禪修,以進入三摩地中,這種修行法稱為不淨觀[1]。在不淨觀的過程裏,需要產生厭惡的心理(作意),以對治對於身體的貪欲,所以這種修行法,又被稱為厭作意[2],或厭惡作意。
不淨觀並不是由佛教發明,而是源於印度沙門傳統[3]。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教授了許多種不同的禪修方法,不淨觀是其中之一[4],被認為特別可以對治五蓋中的貪欲[5][6],也有助於七覺分的修行[7]。僧團中因修行不淨觀,產生了不良影響,造成自殺等事件,釋迦牟尼改而教授了安那般那念[8],並於不殺生戒中禁止自殺、勸死、讚死[9]。
不淨觀仍然受到僧團的重視,被認為是二甘露門之一[10],也被列入五停心觀。有鑑於其缺點,對於修行不淨觀的方法,也作了修正,如先修行安那般那念,再修行不淨觀[11];界分別觀也採用相同的觀想方式,但不強調厭惡作意;在白骨觀中,最後階段,由不淨觀轉為淨觀。
修行方式
在《中阿含經》,不淨觀被列為四念處中的身念處[12],又分成觀察自身(身至念),以及觀察死亡過程(墓園九觀)兩者。由墓園九觀,又發展出白骨觀。
据《俱舍论》卷二十二、《大智度论》卷十九等载,修此禅观以对治貪愛色身及欲界男女欲贪为目的。方法是在禅定中观想自身与他身污秽不净:
- 观自身不净:观身死、尸发胀、变青瘀、脓烂、腐朽、虫吃、骨锁等;
- 观他身不净:观种子不净(以过去惑业为因,以父母精血为种)、住处不净(住母胎)、自相不净(身具九孔,有唾涕大小便等)、自体不净(由三十二种不净物组成身体)、终竟不净(身死后或土埋成土,或虫吃成粪,或火烧成灰)。修此禅观以消除对人生的贪恋,坚定出世修行的决心。
觀自身
如同以意念進行人體解剖,修行者以組成自己身體的器官、體液、填充物等為觀想對象。根據經典,區分為《南傳大藏經》的三十一物[13],漢傳《雜阿含經》[14]及《中阿含經》[12][15]的三十二物,以及《大般若經》[16]及《大毗婆沙論》的三十六物[17]。漢傳佛教所傳,主要為觀三十六物,南傳佛教的傳承則為三十二身分。
觀他身
在墓園、森林或街道,觀察屍體的腐敗與分解過程。在禪修時,憶想起屍體的影像,以此進行禪修[18]。
觀入胎
觀想從精卵結合開始,身體的發育過程[19]。
經典
《禪秘要法經》裡有許多不淨觀的觀想方式[20]。
參考條目
参考文献
- ^ 印順《華雨集》第五冊〈印順導師訪問記〉:「佛法中,如念佛、念法、念僧等是念,「數息觀」是『安那般那念』,就是念出入息;不淨觀也是『念不淨』。心要安在所念上,不讓它跑掉,如念佛的,心不離於佛這一念。能繫念不忘,其他的雜念事自然就沒有了。」
- ^ 玄奘譯《入阿毘達磨論》卷上:「厭謂厭患,於流轉品,見過失,已令心厭離,隨順離染。心有此故,厭惡生死,與此相應名厭作意。」
- ^ 《大毘婆沙論》卷26:「以持息念,唯內道起,不共外道,由此速能引四念住,是故說。若不淨觀,外道亦起,不能速疾引四念住,是故不說。」
- ^ 《雜阿含經》第1165經. [2024-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5).
此身從足至頂,骨幹肉塗,覆以薄皮,種種不淨充滿其中;周遍觀察,髮、毛、爪、齒、塵垢、流涎、皮、肉、白骨、筋、脈、心、肝、肺、脾、腎、腸、肚、生藏、熟藏、胞、淚、汗、涕、沫、肪、脂、髓、痰、癊、膿、血、腦、汁、屎、尿。
- ^ 《雜阿含經》卷27〈715經〉:「貪欲蓋以何為食?謂:觸相,於彼不正思惟,未起貪欲令起,已起貪欲能令增廣,是名欲愛蓋之食。……何等為貪欲蓋不食?謂:不淨觀於彼思惟,未起貪欲蓋不起,已起貪欲蓋令斷,是名貪欲蓋不食。」
《雜阿含經》卷29〈815經〉:「有比丘修不淨觀,斷貪欲,修慈心,斷瞋恚,修無常想,斷我慢,修安那般那念,斷覺想。」
- ^ 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566卷:「斷此煩惱應知對治:貪增上者,修不淨觀,具足觀身三十六物;瞋增上者,修慈悲觀;癡增上者,修緣起觀。」
- ^ 《雜阿含經》卷27〈741經〉:「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不淨觀,多修習已,當得大果大福利。云何修不淨觀?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不淨觀俱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修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 ^
《雜阿含經》卷29〈809經〉:「時,諸比丘,修不淨觀已,極厭患身,或以刀自殺,或服毒藥,或繩自絞,投巖自殺,或令餘比丘殺。有異比丘,極生厭患惡露不淨,至鹿林梵志子所,語鹿林梵志子言:賢首!汝能殺我者,衣鉢屬汝。……時,鹿林梵志子,即以利刀,殺彼比丘,次第乃至,殺六十人。爾時,世尊至十五日說戒時,於眾僧前坐,告尊者阿難:『何因何緣,諸比丘,轉少、轉減、轉盡?』阿難白佛言:『世尊為諸比丘說修不淨觀,讚歎不淨觀。諸比丘修不淨觀已,極厭患身,廣說乃至,殺六十比丘。……唯願,世尊!更說餘法,令諸比丘聞已,勤修智慧,樂受正法,樂住正法。』佛告阿難:『是故,我今次第說,住微細住,隨順開覺,已起、未起惡不善法,速令休息,如天大雨,起、未起塵,能令休息。……謂安那般那念住。』阿難白佛:『云何修習安那般那念住,隨順開覺,已起、未起惡不善法,能令休息?』佛告阿難:『若比丘,依止聚落,如前廣說,乃至如滅出息念而學。』」
- ^
《善見律毘婆沙》:「爾時,世尊,以阿那波那念,教諸比丘,因諸比丘觀不淨,而自共相殺。因此故,集諸眾僧,集已,世尊訶責眾僧:『汝等比丘,何以自共相殺?賃鹿杖沙門,復殺諸比丘?』如來訶責已,而為諸比丘,結第三波羅夷:若比丘,故斷人命,如是為初,……次至隨結,讚死、教死為初。」
- ^ 玄奘譯《阿毗達摩俱舍論》卷22:「正入修門要者有二:一、不淨觀,二、持息念。」
- ^ 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卷48:「眾生多著貪欲,取淨相;瞋恚、邪見不爾故,是以先治貪欲,觀不淨。……以是故,說安那波那十六分以防覺觀。……身既安詳,心無錯亂,然後行不淨觀,安隱牢固。若先行不淨觀,狂心錯亂故,不淨反作淨相。佛法中,此二法名甘露初門。」
- ^ 12.0 12.1 《中阿含經》卷20〈81經〉:「復次,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此身隨住,隨其好惡,從頭至足,觀見種種不淨充滿,謂此身中有髮、毛、爪、齒、麁細薄膚、皮、肉、筋、骨、心、腎、肝、肺、大腸、小腸、脾、胃、摶糞、腦及腦根、淚、汗、涕、唾、膿、血、肪、髓、涎、膽、小便。猶以器盛若干種子,有目之士,悉見分明,謂稻、粟種、大麥、小麥、大小麻豆、菘菁芥子。如是比丘此身隨住,隨其好惡,從頭至足,觀見種種不淨充滿,謂此身中有髮、毛、爪、齒、麁細薄膚、皮、肉、筋、骨、心、腎、肝、肺、大腸、小腸、脾、胃、摶糞、腦及腦根、淚、汗、涕、唾、膿、血肪、髓、涎、膽、小便。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斷心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則知上如真。是謂比丘修習念身。」
- ^ 《大念處經》:「復次,諸比丘!比丘思惟此身,自足底而上、由頭髮而下,皮所覆包,遍滿不淨,思惟:於此身有髮、毛、 爪、齒、 皮、肉、筋、骨、髓、腎、心、肝、肋膜、 脾、肺、 腸、腸間膜、胃中物、糞、膽汁、痰、 膿、 血、汗、 脂肪、淚、皮脂、唾、涕、關節液、尿。諸比丘!猶如兩端開口之糧袋,裝入種種穀物,諸如:稻、米、 綠豆、豌豆、芝麻、精米。視力佳者, 解開糧袋,觀察分辨:此是稻、此是米、此是綠豆、此是豌豆、此是芝麻、此是精米。如 此,諸比丘!比丘思惟此身,自足底而上、由頭髮而下,皮所覆包,遍滿不淨,思惟:於此身有髮、毛、 爪、齒、 皮、肉、筋、骨、髓、腎、心、肝、肋膜、脾、肺、腸、腸間膜、胃中物、糞、膽汁、痰、膿、 血、汗、脂肪、淚、皮脂、唾、涕、關節液、尿。如是,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安住於身,觀照外身;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安住於身,隨觀生法;安住於身,隨觀滅法;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於是「有身」 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諸比丘!此即 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 ^ 《雜阿含經》卷43〈1165經〉:「如世尊說,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為比丘說:『此身從足至頂,骨幹肉塗,覆以薄皮,種種不淨充滿其中;周遍觀察,髮、毛、爪、齒、塵垢、流唌、皮、肉、白骨、筋、脈、心、肝、肺、脾、腎、腸、肚、生藏、熟藏、胞、淚、汗、涕、沫、肪、脂、髓、痰、癊、膿、血、腦、汁、屎、溺。』」
- ^ 《中阿含經》卷24〈98經〉〈念處經〉:「復次,比丘觀身如身,比丘者,此身隨住,隨其好惡,從頭至足,觀見種種不淨充滿,我此身中有髮、髦、爪、齒、麤細薄膚、皮、肉、筋、骨、心、腎、肝、肺、大腸、小腸、脾、胃、摶糞、腦及腦根、淚、汗、涕、唾、膿、血、肪、髓、涎、膽、小便。猶如器盛若干種子,有目之士,悉見分明,謂稻、粟種、蔓菁、芥子。如是比丘此身隨住,隨其好惡,從頭至足,觀見種種不淨充滿,我此身中有髮、髦、爪、齒、麤細薄膚、皮、肉、筋、骨、心、腎、肝、肺、大腸、小腸、脾、胃、摶糞、腦及腦根、淚、汗、涕、唾、膿、血、肪、髓、涎、膽、小便。如是比丘觀內身如身,觀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 ^ 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3:「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審觀自身,如實念知從足至頂種種不淨充滿其中,外為薄皮之所纏裹,所謂唯有髮毛爪齒、皮革血肉、筋脈骨髓、心肝肺腎、脾膽胞胃、大腸小腸、屎尿洟唾、涎淚垢汗、痰膿肪[月*冊]、腦膜𦞲聹,如是不淨充滿身中。如有農夫或諸長者,倉中盛滿種種雜穀,所謂稻、麻、粟、豆、麥等,有明目者開倉覩之,即如實知其中唯有稻、麻、粟等種種雜穀。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審觀自身,如實念知從足至頂,唯有種種不淨臭物充滿其中亦復如是,誰有智者寶玩此身?唯諸愚夫迷謬耽著!善現!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具念正知,為欲調伏世貪憂故。」
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14:「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審觀自身,從足至頂種種不淨充滿其中,外為薄皮之所纏裹,所謂此身唯有種種髮毛爪齒、皮革血肉、筋脈骨髓、心肝肺腎、脾膽胞胃、大腸小腸、屎尿涕唾、涎淚垢汗(別本有作「污」者)、痰(別本有作「淡」者)膿肪[月+冊]、腦膜[目+蚩]聹,如是不淨充滿身中。如有農夫或諸長者,倉中盛滿種種雜穀,所謂稻、麻、粟、豆、麥等,有明目者開倉睹之,能如實知其中唯有稻、麻、粟等種種雜穀。是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審觀自身,從足至頂不淨充滿不可貪樂。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 ^ 《大智度論》卷48:「又此身從足至髮,從髮至足,周匝薄皮;反覆思惟,無一淨處。髮毛等乃至腦膜,略說則三十六,廣說則眾多。」
- ^ 《中阿含經》卷34〈139經〉:「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年少比丘始成就戒,當以數數詣息止道觀相,骨相、青相、腐相、食相、骨鏁相。彼善受善持此相已,還至住處,澡洗手足,敷尼師檀,在於床上結加趺坐,即念此相,骨相、青相、腐相、食相、骨鏁相。所以者何?若彼比丘修習此相,速除心中欲恚之病。』於是,世尊說此頌曰:『……如是行精懃,常念不淨想,永斷婬怒癡,除一切無明,興起清淨明,比丘得苦邊。』」
-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入母胎經》:「時佛世尊,見眾坐定,告難陀曰:我有法要,初中後善,……所謂《入母胎經》。……難陀!應知此身,
恒是一切不淨窟宅,體非常住,是愚癡物,誘誑迷人。此身以骨,而作機關;筋脈相連,通諸孔穴;脂肉骨髓,共相纏縛;以皮覆上,不見其過。於熱窟中,不淨充滿,髮、毛、爪、齒,分位差別,執我、我所故,恒被拘牽,不得自在。常出涕唾,穢污流汗,黃水痰癊,爛壞脂膩;腎、膽、肝、肺、大腸、小腸,屎尿可惡。及諸虫類,周遍充滿,上下諸孔,常流臭穢,生熟二藏,蓋以薄皮,是謂行廁。汝應觀察,凡食噉時,牙齒咀嚼,濕以涎唾,咽入喉中,髓腦相和,流津腹內,如犬咬枯骨,妄生美想,食至臍間,嘔逆覆上,還復却咽。」「生七日己,身內即有八萬戶虫,縱橫噉食。難陀!有一戶蟲,名曰食髮,依髮根住,常食其髮。有二戶蟲,……依頭而住,常食其頭。有一戶蟲,……依眼而住,常食於眼。有四戶蟲,……依腦而住,常食於腦。有一戶蟲,……依耳食耳。有一戶蟲,……依鼻食鼻。有二戶蟲,……依脣食脣。有一戶蟲,……依齒食齒。有一戶蟲,……依齒根,食齒根。有一戶蟲,……依舌食舌。依一戶蟲,……依舌根,食舌根。有一戶蟲,……依腭食腭。復有二戶蟲,……依手掌,食手掌。有二戶蟲,……依腕食腕。有二戶蟲,……依臂食臂。有二戶蟲,……依喉食喉。有二戶蟲,……依胸食胸。有二戶蟲,……依肉食肉。有二戶蟲,……依血食血。有二戶蟲,……依筋食筋。有二戶蟲,……依脊食脊。有二戶蟲,……依脂食脂。有一戶蟲,……依黃食黃。有一戶蟲,……依腎食腎。有一戶蟲,……依腰食腰。有一戶蟲,……有脾食脾。有四戶蟲,……依腸食腸。有五戶蟲,……依右脇,食其脇。復有五蟲,……依左脇,食其脇。復有四蟲,……依骨食骨。有四戶蟲,……依脈食脈。有四戶蟲,……依生藏,食生藏。有二戶蟲,……依熟藏,食熟藏。有四戶蟲,……依小便道,食尿而住。有四戶蟲,……依大便道,食糞而住。有二戶蟲,……依髀食髀。有二戶蟲,……依膝食膝。有一戶蟲,……依脛食脛。有一戶蟲,……依脚食脚。難陀!如此之身,甚可厭患,如斯色類,常有八萬戶蟲,日夜噉食,由此令身熱惱,羸瘦疲困飢渴。」
- ^
《禪祕要法經》:「佛告迦絺羅難陀:……沙門法者,應當靜處,敷尼師壇,結跏趺坐,齊整衣服,正身端坐,偏袒右肩,左手著右手上,閉目,以舌拄腭,定心令住,不使分散。
- 先當繫念,著左脚大指上,諦觀指半節,作泡起想。諦觀極使明了,然後作泡潰想。見指半節,極令白淨,如有白光。見此事已,次觀一節,令肉劈去,見指一節,極令明了,如有白光。佛告迦絺羅難陀:如是名繫念法。……
- 觀一節已,次觀二節,……次觀三節,……心漸廣大,當觀五節。見脚五節,如有白光,白骨分明。如是繫心,諦觀五節,不令馳散,心若馳散,攝令使還。如前念半節,念想成時,舉身煖熅,心下熱,得此想時,名繫心住。
- 心既住已,復當起想,令足趺肉,兩向披,見足趺骨,極令了了,見足趺骨,白如珂雪。此想成已,次觀踝骨,……次觀脛骨,……次觀膝骨,……次觀臗骨,……次觀脇骨,……乃至見於脊骨,……次觀肩骨,……從肩至肘,從肘至腕,從腕至掌,從掌至指端,皆令肉兩向披,見半身白骨。
- 見半身白骨已,次觀頭皮。見頭皮已,次觀薄皮,……次觀膜,……次觀腦,……次觀肪,……次觀咽喉,……次觀肺腧。觀肺腧已,見心、肺、肝、大腸、小腸、脾、腎、生藏、熟藏。
- 四十戶蟲,在生藏中,戶領八十億小蟲。一一蟲,從諸脈生,孚乳產生,凡有三億,口含生藏。一一蟲,有四十九頭,其頭尾細,猶如針鋒。此諸蟲等,二十戶是火蟲,從火精生,二十戶是風蟲,從風氣起。是諸蟲等,出入諸脈,遊戲自在,火蟲動風,風蟲動火,更相呼吸,以熟生藏,上下往復,凡有七反。此諸蟲等,各有七眼,眼皆出火,復有七身,吸火動身,以熟生藏。生藏熟已,各復還走,入諸脈中。
- 復有四十戶蟲,戶領三億小蟲,身赤如火,蟲有十二頭,頭有四口,口含熟藏,脈間流血,皆觀令見。見此事已,又見諸蟲,從咽喉出。
- 又觀小腸、肝、肺、脾、腎,皆令流注入大腸中,從咽喉出,墮於前地。此想成已,即見前地,屎、尿、臭處,及諸蚘蟲,更相纏縛,諸蟲口中,流出膿血,不淨盈滿。
- 此想成已,自見己身,如白雪人,節節相拄。……自見己身,骨上生皮,皮悉褫落,聚在前地,……又漸增長,猶如大山,而有諸蟲,唼食此山,流出膿血,有無數蟲,遊走膿裏。復見皮山,漸漸爛壞,唯有少在,諸蟲競食。
- 有四夜叉,忽從地出,眼中出火,舌如毒蛇,而有六頭,頭各異相,……又其兩手,猶如猨猴,其十指端,一一皆有四頭毒蛇,……又其左脚,似鳩槃荼鬼,右脚似於毘舍闍鬼,現醜惡形,甚可怖畏。時四夜叉,一一荷負九種死屍,隨次行列,住行者前。
佛告迦絺羅難陀,是名不淨想最初境界。」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