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障,佛教用語,其中包括1.烦恼障、2.业障、3.报障[1]。佛教认为众生因为有此三障,所以不容易相信接受佛法,皈依三寶,乃至开悟佛道[2]。
爾時世尊告禪難提及勅阿難:「汝等當教未來眾生罪業多者,為除罪故,教使念佛。以念佛故,除諸業障、報障、煩惱障 出自禪祕要法經 第2卷
简述
三障包括[3],
參考文獻
- ^ http://book.bfnn.org/books2/1295.htm#a02 《六祖壇經箋註》,丁福保居士著. [2006-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3).
- ^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如说三障,谓烦恼障、业障、异熟障。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若诸有情,成就六法;虽闻如来所证所说法毗奈耶;而不堪任远尘离垢,于诸法中,生净法眼。”
- ^ 《瑜伽师地论》(二十九卷):“何等为三?一者、业障。二、烦恼障,三、异熟障。言业障者,谓五无间业,及余所有故思造业诸尤重业。彼异熟果,若成就时;能障正道,令不生起。是名业障。烦恼障者。谓猛利烦恼长时烦恼。由此烦恼,于现法中,以其种种净行所缘,不能令净。是名烦恼障。异熟障者:谓若生处,圣道依彼,不生不长;于是生处。异熟果生。或有生处,圣道依彼,虽得生长;而于其中异熟果生。聋騃愚钝,盲瞽喑痖,以手代言,无有力能解了善说恶说法义。是名异熟障。”
- ^ 《大般涅槃經》煩惱障者。貪欲瞋恚愚癡。忿怒纏蓋焦惱嫉妬慳悋奸詐諛諂無慚無愧。慢慢慢不如慢增上慢我慢邪慢憍慢。放逸貢高懟恨諍訟邪命諂媚。詐現異相以利求利惡求多求。無有恭敬不隨教誨。親近惡友貪利無厭纏縛難解。欲於惡欲貪於惡貪。身見有見及以無見。頻申憙睡欠呿不樂。貪嗜飲食其心[夢-夕+登]瞢。心緣異想不善思惟。身口多惡好憙多語。諸根闇鈍發言多虛。常為欲覺恚覺害覺之所覆蓋。是名煩惱障。
- ^ 《大般涅槃經》業障者。五無間罪重惡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