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仁
黃景仁(1749年—1783年),字漢鏞,一字仲則,自號鹿菲子[1],為文以黃仲則署名,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清代詩人。 生平黄庭坚之後,祖黃大樂,為高淳校官。父黃之掞,為縣學生。四歲喪父,依賴母親屠氏養成,八歲能制舉文。十六歲應童子试,三千人中名列第一。十七歲補博士弟子員,於宜興氿里讀書。與汪中友好。乾隆三十一年,於江陰遇洪亮吉。為毗陵七子之一。次年,娶趙夫人。三十三年開始浪游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高宗南巡,召試入二等,任主簿。[2]乾隆四十三年,受業於鴻臚寺少卿王昶門下。家境日貧。[3]在北京從伶人乞食,粉墨登場。[4]入陝西巡撫畢沅幕府,畢沅替他捐補縣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為債主所逼,乃北走太行,抱病赴西安,至山西解州運城,四月二十五日,以肺疾卒於河東鹽運使沈業富官舍。[5]好友洪亮吉持其喪以歸。作品輯成《兩當軒集》[6]。 文学成就工於詩,诗学李白,“天才亮特”,其風格悲苦,《绮怀》十六首是代表作。黄景仁的《杂感》有名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6]乾隆三十七年,作《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其中:“若论七尺归蓬蒿,此楼作客山是主。若论醉月来江滨,此楼作主山作宾。”一句富有辩证哲理味。“身后苍凉尽如此,俯仰悲歌亦徒尔。杯底空余今古愁,眼前忽尽东南美。高会题诗最上头,姓名未死重山丘。请将诗卷掷江水,定不与江东向流!”结尾四句点明主旨,人生短暂,但好的诗词定会被世人追捧,长久地流传。此诗一出,众人争相传抄,顿时纸张价格上涨,留下“太白楼纸贵”的佳话。当代著名诗词理论家徐晋如曾经说,读懂了郁达夫,才能与之讨论黄景仁,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 又工於詞,“小令情辭兼勝,慢聲多楚調。”[7] 生前約做兩千多首詩作,今存詩作一千餘首。朱克敬评其“狷狭寡谐”。[8] 评价
影响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