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取藩
高取藩(日语:高取藩/たかとりはん Takatori-han */?)是日本大和國高市郡高取的藩[註 1],慶長5年7月18日(1600年8月26日)創藩,寬永14年7月13日(1637年9月1日)廢藩,寬永17年10月19日(1640年12月2日)再次創藩,明治4年7月14日(1871年8月29日)廢藩。石高在高峰期達25,000石,藩廳是高取城,藩校是講文所,明治2年(1869年)改稱為明倫館,同年人口是4,111戶18,420人[2]。 武家屋敷方面,植村家時期江戶藩邸上屋敷先後設於愛宕下佐久間小路、西丸下、馬場先內、西丸下、芝切通、常盤橋內和永田町,中屋敷先後設於西久保葺手町和愛宕下大名小路,下屋敷先後設於麻布古川町和三田古河町,添屋敷則位於蠣殼町[註 2][2][4]。 歷史本多利久和其子本多俊政在關原之戰時作為東軍參戰,兩人參與會津征伐時由利久侄子本多正廣把守高取城,並且成功憑地形抵擋奉毛利輝元之命的橫濱茂勝和增田長盛等人的攻擊。戰後的慶長5年7月18日(1600年8月26日),俊政憑此功績從約15,000石加增至25,000石。慶長13年閏2月8日(1608年2月16日),俊政死去,由其子本多政武繼位,當時其領地是大和國高市郡63村25,000石[2][8]。 寬永14年7月13日(1637年9月1日),政武死去,由於他沒有嗣子而被改易,藩廳高取城先後由大和新庄藩藩主桑山一玄和丹波園部藩藩主小出吉親駐守。寬永17年10月19日(1640年12月2日),領有9,000石的大番頭植村家政獲加增16,000石,以25,000石入主高取。慶安3年11月11日(1651年1月2日),家政之子植村家貞繼位。明曆年7月7日(1658年8月5日),他分知3,000石予其弟植村政春,高取藩的石高因而減至22,000石[2][8]。 貞享4年8月25日(1687年10月1日),家貞之子植村家言繼位,他分知1,000石予其弟植村政明,500石予另一弟植村正澄,高取藩的石高因而再減至20,500石[2]。元祿12年,領地高市郡藥水村劃入至吉野郡[註 3][9]。元祿15年7月14日(1702年8月7日),高取藩奉江戶幕府之命對大和松山藩的舊領實施檢地[2][8]。 元文3年3月5日(1738年4月23日),高取藩奉命作為預地接管大和國內20,400石的幕府領,寬保元年(1741年)5月增至約40,500石。延享元年5月24日(1744年7月4日),由於被預地百姓向江戶幕府控訴實施苛政,高取藩的預地一度被全數收回。明和6年(1769年)9月,大和國式上郡、式下郡、高市郡、葛上郡和葛下郡64村約26,970石的幕府領變為高取藩預地。明和7年(1771年)12月,大和國添下郡、平群郡和式下郡內45村約26,455石的幕府領也變為高取藩預地。安永6年(1777年)6月,預地部分經過換地後石高總數達約53,452石[2][8]。 天明5年9月6日(1785年10月8日),植村家長就任為藩主。寬政6年(1794年),大和國內的幕府領約12,888石變為高取藩的領地,預地增加至大和國七郡155村約65,892石,文政4年(1821年)達到顛峰的約69,177石,化政時代預地超過170村,遍及十郡。文政8年4月18日(1825年6月4日),家長獲任命為老中格,翌年11月23日(1826年12月21日)離任同時獲加增高市郡、葛上郡、葛下郡和十市郡內4,500石,高取藩的石高因此增加至25,000石。文政11年12月28日(1829年2月2日),高取藩預地的石高約為67,071石[2][8][10]。 嘉永6年4月22日(1853年5月29日),肥前大村藩藩主大村純昌九子作為植村家貴養子而繼位,即植村家興。同年9月10日(10月12日),近江膳所藩藩主本多康禎五子作為家興的末期養子而繼位,即植村家保。文久3年8月26日(1863年10月8日),高取城在天誅組之變時雖然遭到天誅組攻擊,不過家保成功將其擊退。同年9月20日(11月1日),家保暫為代管五條代官鈴木源內的舊領大和國五郡405村約72,000石,直至同年12月中村勘兵衛就任為五條代官為止[2][8][10]。 慶應3年12月14日(1868年1月8日),高取藩奉命在京都巡邏。翌年正月3日(1868年1月27日),鳥羽伏見之戰爆發,高取藩奉命把守於京都御所唐門。同年2月4日(2月26日),家保奉命與大和芝村藩藩主織田長易一同取締大和國內的代官領地。慶應4年閏4月14日(6月4日),播磨山崎藩藩主本多忠鄰之子作為家保養子而繼位,即植村家壺,高取藩預地約39,800石也在這前後由新政府接管。明治4年7月14日(1871年8月29日),廢藩置縣[2][8]。 歷任藩主
領地
註解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