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簡拿運動場
馬拉卡納運動場(葡萄牙語:Estádio do Maracanã;或稱馬拉卡納球場),正式名稱為小馬里奧記者運動場(葡萄牙語:Estádio Jornalista Mário Filho),是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市的一座多功能運動場,可容納20多萬名觀眾。該運動場是為1950年世界盃足球賽而興建,並曾作為1950年世界盃決賽舉行場地[5],也為2013年洲際國家盃及2014年世界盃比賽場館,是歷來第二個舉辦兩屆世界盃決賽的球場;以及2007年泛美運動會比賽場館,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開閉幕禮以及足球比賽場館,同時亦是里約奧運的主場館。 由於馬拉卡納球場不設跑步徑,所以里約奧運的田徑賽事將會在阿维兰热奥林匹克体育场舉行,亦是奧運史上首次不在主場館舉行田徑賽事。 歷史巴西成功申辦1950年世界盃足球賽後,開始興建一個新場館以作為世界盃的比賽場地。菲得曼(Miguel Feldman)、拉姆士(Waldir Ramos)等七名巴西建築師為運動場進行設計[6]。馬拉卡納運動場於1948年8月2日奠基及開始動工[7]。經過不足兩年的興建時間,馬拉卡納運動場在1950年6月16日(即1950年6月24日第一場比賽前8日)開幕啟用。 馬拉卡納運動場在1950年6月16日啟用,但運動場仍然未完成興建;因此當時缺乏洗手間及傳媒等設施。雖然如此,運動場可以容納約20萬個觀眾,成為当时全球最大的運動場[8]。儘管巴西當局未能完成馬拉卡納運動場的建設工作,但國際足協批准於1950年6月24日進行的當年世界盃第一場賽事在馬拉卡納運動場進行,但賽事只有8萬1千名觀眾;賽事結果由東道主的巴西隊以4:1擊敗墨西哥隊。最終,主辦國巴西隊在1950年7月16日的決賽圈最後一場賽事中以1:2不敵烏拉圭隊而屈居亞軍,失望的巴西球迷因而稱此賽事為「馬拉簡拿之痛(Maracanaço)」;而這場賽事中,官方表示有199,854人觀眾[9]。到2021年美洲國家盃決賽再次在当地举办,不敌宿敌阿根廷国家足球队屈居亚军,再一次燃起这伤痛 [10]。 馬拉卡納運動場終於在1965年(即開幕啟用後17年)完全完成興建。1966年9月,巴西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小马里奥·罗德里格斯(Mário Rodrigues Filho)離世,馬拉卡納運動場冠名為小马里奥運動場以作紀念[11]。1969年,「球王」比利在運動場代表山度士憑一記十二碼射入他個人第一千個入球[12]。 1992年7月19日,馬拉卡納運動場發生倒塌意外,意外導致3人死亡,超過50人受傷[13]。馬拉卡納運動場是為2007年泛美運動會開、閉幕以及比賽場館外[14][15],也是2013年洲際國家盃及2014年世界盃比賽場館[16]、里約熱內盧奧運開幕典禮以及足球比賽場館。 為迎接2014年世界盃及2016年夏季奧運会,馬拉卡納運動場於2010年3月開始進行重修工程,到8月全面關閉,在整座5層建築物上加上頂蓋,耗資高達1億7,500萬英鎊,同時容量由87,000縮減82,000以符合國際足協的建議,預計於2012年12月重開[17]。 画廊
相關條目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