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危險警告(英語:Fire Danger Warnings)是當香港出現火災的危險性甚高時,由香港天文台發出的警告信號。
火災危險警告系統獨立於其他氣象警告,可以與其他警告同時生效(例如強烈季候風信號、一號或三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雷暴警告、霜凍警告、寒冷天氣警告或酷熱天氣警告)。而與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暴雨警告信號、山泥傾瀉警告及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同時生效機會甚微(以客觀的社會因素為主),因為火災危險警告甚少在風季和雨季時節生效,該時節會有較多惡劣天氣,出現乾燥天氣兼濕度低下的日子亦較少。
歷史
火災危險警告前身為天文台在1968年設立的「山火警告信號」,但只在假期發出。1972年,天文台正式分為黃色同紅色火災危險警告,以表示濕度已下降至草木乾燥,火災危險警告更一度稱為火警危險程度警告信號。
現行警告系統簡介
現行之火災危險警告分為黃色及紅色兩種。黃色火災危險警告表示火災危險性頗高,而紅色火災危險警告則表示火災危險性極高。必要時天文台會跳過黃色火災危險警告,直接發出紅色火災危險警告。而天文台亦較常在上午6時發出警告。
從香港的氣候情況來看,一般在1月至4月、10月至12月這段時間內,濕度低的情況經常發生,而這時間也較容易令香港天文台發出火災危險警告。而近年來至2016年,5月和9月縱然是香港的夏季,也出現了不少乾燥的日子,火災危險警告在這兩個月份發出的日子也愈來愈多(即在1月至5月,及9月至12月),但在2017年卻春夏茂盛,甚少乾燥,加上熱帶氣旋吹襲時受其雨帶影響而令濕度上升,因此甚至該年幾乎連冬天也未過就已經不乾燥,直至9月底才因為未有熱帶氣旋侵襲而開始變成乾燥(在6月至10月間,只有9月未曾試過發出八號或以上信號),並在10月5日(當天為公眾假期-中秋節翌日)發出入秋後第一個黃色火災危險警告,而天文台在10月所有星期六均發出火災危險警告(10月7日、10月14日及10月21日為黃色,10月28日因受重陽節影響而發生該年第一次山火,發出紅色火災危險警告),另在10月27日至31日發出該年最長火災危險警告,歷時超過4天。另外由於週末及公眾假期有大量市民進行戶外活動,會提高發生山火機會,因此香港天文台因應這些客觀的社會因素,一般會於非雨季時節的週末及公眾假期(特別是清明節、中秋節及重陽節)發出此警告。
6月至8月為香港夏季,濕度較高,甚少會發出火災危險警告,而2014年6月13日受到當時南海東北部的低壓區(即後來的熱帶風暴海貝思)外圍下沉的乾燥大陸氣流影響,天文台於當日發出紅色火災危險警告,是火災危險警告系統推出以來首次和惟一一次於6月及夏季發出。天文台總部在當日上午10時錄得相對濕度39%,是自1961年以來六月份的第三低紀錄[1]。
頻率
年份
|
黃色火災危險警告
|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
總計
|
1995年 |
21 |
13 |
24
|
1996年 |
30 |
15* |
27*
|
1997年 |
25 |
12 |
22
|
1998年 |
20 |
16 |
28
|
1999年 |
24* |
18 |
29*
|
2000年 |
27 |
13* |
26*
|
2001年 |
18 |
13* |
26*
|
2002年 |
23* |
10 |
22*
|
2003年 |
17 |
19 |
33
|
2004年 |
32 |
27* |
42*
|
2005年 |
25 |
11* |
30*
|
2006年 |
28 |
7 |
26
|
2007年 |
27* |
25 |
40*
|
2008年 |
41 |
18* |
38*
|
2009年 |
33* |
20 |
35*
|
2010年 |
22 |
19 |
35
|
2011年 |
36 |
26* |
54*
|
2012年 |
19 |
14 |
29
|
2013年 |
29 |
13* |
38*
|
2014年 |
33 |
12* |
37*
|
2015年 |
33 |
13 |
41
|
2016年 |
22 |
9 |
29
|
2017年 |
30 |
19 |
45
|
2018年 |
27 |
12 |
36
|
2019年 |
25 |
14 |
39
|
2020年 |
37 |
15 |
47
|
2021年 |
41 |
9 |
49*
|
2022年 |
39 |
20 |
55
|
2023年 |
39 |
25 |
56
|
2024年(截至12月28日) |
33 |
20 |
50
|
總數(截至2023年) |
822 |
458 |
1039
|
平均(截至2023年) |
29.4 |
16.3 |
37.1
|
備註:
- 總計一欄是由發出至取消所有警告視為一次,改發更高或較低信號不會分開計算,因此該欄的數字並非直接由黃色及紅色警告的數據相加所得。
- *:當中由上一年發出至當年取消的一次並沒有計算在內。
火災危險警告記錄之最
註:火災危險警告資料庫記錄由1995年開始。以下紀錄截至2023年。
- 最晚發出全年首個黃色火災危險警告:1999年1月9日06:00至1月11日06:00,生效2日。
- 最晚發出全年首個紅色火災危險警告:2022年3月8日06:00至3月9日06:00,生效1日,其後改發黃色火災危險警告。
- 最早發出全年最後一個黃色火災危險警告:2010年12月18日18:00至12月19日18:00,生效1日。
- 最早發出全年最後一個紅色火災危險警告:2002年11月26日11:45至11月27日01:45,生效14小時,亦是惟一一年沒有在12月發出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 最長黃色火災危險警告:2014年1月11日11:45至1月18日06:00,生效162小時15分鐘(6日18小時15分鐘)。
- 最長紅色火災危險警告:2006年12月16日12:00至12月26日04:30,生效232小時半(9日16小時半),同時亦為生效時間最長的單一火災危險警告。
- 最長火災危險警告:2001年12月21日18:00至2002年1月9日06:00,生效444小時(18日半),當中黃色及紅色火災危險警告各發出4次。(視發出至取消所有警告為一次,改發信號不會分開計算)
- 最短黃色火災危險警告:2011年3月16日06:30至07:45,生效1小時15分鐘,同時亦為生效時間最短的單一火災危險警告。及後改發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 最短紅色火災危險警告:1998年10月25日06:15至08:45,生效2小時半。
- 最短火災危險警告:1997年11月23日06:00至07:30,生效1小時半,當中黃色火災危險警告只發出1次。(視發出至取消所有警告為一次,改發信號不會分開計算)。
- 發出最多黃色火災危險警告的年份:2008年及2021年,分別共發出41次。
- 發出最少黃色火災危險警告的年份:2003年,只發出17次。
- 發出最多紅色火災危險警告的年份:2004年,共發出27次。
- 發出最少紅色火災危險警告的年份:2006年,只發出7次。
- 發出最多火災危險警告的年份:2023年,共發出56次。(視發出至取消所有警告為一次,改發信號不會分開計算)
- 發出最少火災危險警告的年份:1997年及2002年,只發出22次。(視發出至取消所有警告為一次,改發信號不會分開計算)
- 火災危險警告生效日數最多的年份:2008年,共有115日生效。
- 火災危險警告生效日數最少的年份:2016年,只有44日生效。
- 惟一一次在六月份發出警告:紅色,2014年6月13日11:45至20:35,生效8小時50分鐘。
另外在1999年10月16日,黃色火災危險警告曾與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及雷暴警告同時生效;2022年9月10、17及18日,黃色火災危險警告曾與雷暴警告同時生效;2022年9月16日,紅色火災危險警告曾與雷暴警告同時生效。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 ^ 天 氣 稿 第 184 號 - 本港天氣預報. [2015-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