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外展訓練學校 Outward Bound Hong Kong 簡稱 OBHK 成立時間 1970年1月1日,55年前 (1970-01-01 ) 創始人 韓建德 爵士 Sir Kurt Hahn鍾逸傑 爵士 Hon. Sir David Akers-Jones類型 非政府组織 慈善團體 總部 美国 地址 服务地区 香港 官方語言
中文、英文 隸屬 OBHK Professional 會長
施德論 ,GBS ,JP John E. Strickland行政總監
Nick Cotton 上級組織
Outward Bound International 目標 為個人、學校、公司及慈善團體舉辦戶外訓練課程,以體驗式學習方式促進個人成長及提供集體學習經驗 使命聲明 Resilient Individuals, Effective Communities, A Stronger Hong Kong 網站 www.outwardbound.org.hk 備註 電話:2792 4333
香港外展訓練學校 (英語:Outward Bound Hong Kong ,簡稱:OBHK ),1970年成立的註冊慈善機構,總部設於香港 新界 西貢 大網仔 ,是外展國際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的附屬機構,以"To serve, to strive, not to yield"(服務人群,自強不息) 為宗旨。
創立香港外展的構思已於1966年開始,加上由於1967至69年香港問題嚴重 ,間接令建立學校一事急速發展。學校主要為大中小、特殊學校學生、慈善團體、商業機構和政府部門舉辦各類的海上和陸上野外訓練課程,藉以提升學員的自信心、責任感、領導才能和團體合作精神。[ 1]
機構顏色
海軍藍色 、 白色
起源
香港外展始於在1966至1967年間一頓下午茶 。
鍾逸傑 爵士 以前在Gordonstou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教學時,韓建德 (Kurt Hahn)與他傾談他的外展理念,並在外展阿伯多維學校(Aberdove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爬上了Cader Idri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山脈。後來鍾爵士又協助於馬來亞 的紅土坎 (Lumu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建立當地的外展訓練學校。在希爾頓酒店 的咖啡店裡,鍾爵士和對在非洲 營運外展訓練學校甚為瞭解的Trevor Clark先生和藍煙囪貨倉碼頭 (Holt’s Whaft)經理Olaf Work船長 醞釀創立香港外展一事。
這個想法很快便傳遍了各大行 ,最終在蜆殼公司 舉行了一場演講和招待會。席間許多人對創立一事充滿熱枕,並提出了很多具體建議和支持。這亦將「香港外展」的計劃啟航了。
當時,各人行遍了香港 各處山脈和岸邊,尋找合適的地點建校。其中一個熱門選址位處大嶼山 石壁 附近的一個海灣 ,但對外展訓練來說,海灣外急速的離岸水流 和接近邊境 反而不利。 其後,他們由西貢 出發走過沿途的山脈,發現到在對岸岸邊有一條廢棄村莊,但該址日後會在船灣淡水湖 範圍內。這選址好像很特別,但在水庫內建校,將會困難重重。
最後,他們發現大網仔 現址,雖然位置挺偏遠,但此地擁有臨海和靠山的特點,而且在為興建萬宜水庫 時周邊會建設了更好道路網絡。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亦開始建校了。[ 2]
企業管治
香港外展訓練學校行政委員會由香港外展信託基金有限公司的會員之中選出。[ 3]
信託
歷任會長
任期
會長
1977年
葉謀遵博士 , SBS, MBE, JP
1978年 - 1981年
J.L. Boyer, JP
1982年
T.J. Bedford, MBE, JP
1983年 - 1986年
P C S Deveson
1987年 - 1996年
鍾逸傑 爵士 ,大紫荊勳賢 ,KBE ,CMG ,Hon. RICS ,JP (The Late Hon. Sir David Akers-Jones)
1996年 - 現在
施德論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先生,GBS ,JP (John Estmond Strickland)
行政委員會
主席 海寧 (Hans Helmuth Henning)
副主席 陳婉珊, MH
朱敏慧
祁炳達 Peter Clarke
高育賢, BBS, JP
戴林瀚 David Graham
Jonathon Glyn Lee
馬逸靈
Christopher Pooley
施德論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先生,GBS ,JP (John Estmond Strickland)
Jean Sung
Stephen Taylor
魏永達 (Richard David Winter)
楊哲安
歷任主席
任期
主席
1971年 - 1980年
P C S Deveson
1980年 - 1988年
D B Minns, LLB , FIB
1988年 - 1990年
施德論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先生,GBS ,JP (John Estmond Strickland)
1990年 - 1996年
羅友禮 , SBS
1996年 - 2006年
利乾
2006年 - 2009年
江卓崙
2009年 - 2015年
鍾志平 教授 , GBS, BBS, JP
2015年 - 2019年
魏永達 (Richard David Winter)
基金會員
歐陽伯康
Sarah Borwein
Gerard Byrne
查毅超 , BBS, JP
陳家駒, SBS , JP
Craig Chapman
趙不求 , MH
鍾志平 教授 , GBS, BBS, JP
Dr. Graeme Deuchars
David Gething
Chris Hanselman
賀以禮 (Patrick Healy)
何志盛, JP
江卓崙
郭志樑, BBS , MH
Deirdre Norene Lander
樓永強
李殷泰
呂元棟
文肇偉
Alan Morgan
包利華 (Bernard Pouliot)
Mark Schwille
Jon Sparks
陳智文
Duncan M. Telfer
謝立斌
董建成 , GBS, SBS, JP
王沛德 (Allan Warburg)
韋安祖, MBE , JP (Andrew Weir)
王敏超 , BBS, JP
楊孝華 , SBS, JP
歷任「校長」
每所外展中心均稱為學校(Outward Bound School),行政總監 往往尊稱為「校長 」,帶領外展學校的發展。
任期
行政總監
校長
1969年 - 1983年
德嘉 Jack W. Tucker, MBE , FRGS
Owen Davies (1979-80) Dennis Hodgson (1980-81)
1983年 - 1996年
龐志達 Derek Pritchard
1996年 - 2002年
朱基富 Keith Choules
2002年 - 2015年
戴明德 Jon D'Almeida
2015年 - (現任)
郭力衡 Nick Cotton
設施
訓練基地
香港外展轄下擁有三個[ 4] 及訓練帆船作為訓練基地,分別位於:
大網仔
大網仔訓練基地— 香港外展總部 活動禮堂,餐廳,參加者宿舍,職員宿舍,香港首個人工攀石牆、碼頭等[ 5]
亞公灣
賽馬會 亞公灣外展訓練中心 演講室,高/低繩網陣
往灣洲
往灣洲外展訓練基地 雙人獨木舟 訓練, 野外露營 營地
香港外展精神號
67呎比賽用帆船 以總部碼頭為停泊基地
志風號 (已退役)
132呎雙高桅遠洋訓練帆船
往灣洲外展訓練基地
往灣洲外展訓練基地位於香港 東北的印洲塘 海岸公園 範圍內。
1987年:志風號 船員做海上訓練時發現島上有一荒廢村校,開始以該校作外展訓練之用。
1988年:香港政府 的麥理浩 爵士 基金撥款560萬連同鄰近建築物一起改建為外展訓練基地,命為"Sir MacLehose Training Base[ 6] "。
1990年6月:由港督 衛奕信 勳爵 及夫人乘坐慕蓮夫人號 抵達,揭幕啟用。
1999年12月:香港賽馬會 撥款415萬翻新。
2000年3月:重新開放。
香港外展精神號 The Spirit of Outward Bound Hong Kong
自志風號 於2000年退役後,得到香港賽馬會 捐助,向英國 的Challenge Business 購入此船[ 7] ,經改裝後,於2004年6月16日在香港游艇會 正式下水,返回學校服務大眾。[ 8]
長度:67英尺
Class of License: IV
床位:14個,於2021年翻新後增至16個
歷任船長
Bernard Young (2002-2021)
Amelia Ralphs (2021-current)
「志風號」 "Ji Fung" - Spirit of Resolution (1980-2000)
「志風號」原名為Spirit of Resolution ,是香港 唯一一艘雙高桅遠洋訓練帆船 ,長度132英尺 ,載客量50人,由香港賽馬會 捐款550萬,由位於坑口 的Kong & Halverson Marine & Enginneering Co. Ltd. 建造。 「志風」的結構是以新西蘭 New Zealand Sail Training Association 的Spirit of Adventure帆船為藍本。「志風號」模型已贈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經修復後作為香港歷史博物館 館藏展品。[ 9]
自1980年下水至2000年,搭載超過14 000名以上的訓練員,為香港透過以航海 訓練,讓參加者經歷最長26天的體驗式教學 ,培育出不少成功人士、社會賢達,同時亦激發很多參加者發揮潛能,重新認識自己,了解自我。
船上口號
拉動繩索時 "Two, Six, Heave!"
情況緊急,船員不能留在船艙 "All hands on deck"
訓練完畢,途經維港 時 船上:"Archevay!" 岸上:"Oye!" 全部:"Haha!"
「志風號」紀要
歷任船長
Peter Gasson (1980-1984)
Chris Blake,OBE (1985-1987)
Joshua Garner (1988-1991)
Royston Skucek[ 13] 施高卓 (1991-1994 ; 1998-2000)
Greg Tonnison (1995-1997)
交通
大網仔路 亞公灣 巴士站
可於西貢碼頭 轉車
可於西貢 麥邊 落車轉車
參考資料
^ 外展訓練港童放下自我 提升自理解難能力 《頭條日報》2013年6月26日
^ Akers-Jones, David. The Origins of Outward Bound Hong Kong. The First 45 years Outward Bound Hong Kong. Hong Kong: OBHK. 1995 (英语) .
^ Annual Report 2019 . Hong Kong: Outward Bound Hong Kong. 1913-40: 24 .
^ 郭芬妮, 知識產權署署長 . 商標判決作出決定的理由陳述 (PDF) . 香港: 香港特別行政區知識產權署. : 3 [15 August 2019] . (原始内容 (Report) 存档于2021-01-11) (中文(繁體)) .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太陽能網上遊】海邊的太陽能發電場︰香港外展大網仔訓練基地 . Jockey Club SolarCare Programme. [23 September 202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1-1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Winston Lo; Derek Pritchard. Hong Kong Outward Bound School 1990-1991. Hong Kong: The Outward Bound Trust of Hong Kong Ltd. 1991: 8.
^ Global Challenge . Wikipedia. 2021-12-29 [2021-12-2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6-18) (英语) .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Outward Bound Hong Kong. Spirit of Outward Bound Hong Kong Launching Ceremony Programme Booklet. 16 Jun 2004: 2.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文物修復辦事處. 「志風號」模型 (PDF) . 2013/14 年報: pp. 10. [2021-05-23 ]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9-10-15) (中文) .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Cauvin, David. " To serve, to strive & not to yield" Launching of the "Ji Fung" . The Hong Kong Tatler. Dec 1980: pp. 141 (英语) .
^ 外展傳人. 志風號 - 外展精神的搖籃. 香港. 2020年12月: 36-37. ISBN 978-988-8501-26-7 .
^ 外展傳人. 結語:「志風」永垂不朽. 志風號 - 外展精神的搖籃. 2020年12月: 334. ISBN 978-988-8501-26-7 .
^ Pickthorne, M. A day in sail . The Nautical Institute Hong Kong Branch. [1994-02-01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5-23).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