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楠
香润楠(學名:Machilus zuihoensis,台湾作香楠)又名瑞芳楠[1][2],為臺灣特有的樟科楨楠属物種,其樹皮磨成粉後,可製成傳統祭祀用的線香,故稱之為「香楠」。模式標本由川上瀧彌於1907年在基隆堡瑞芳區(今新北市瑞芳區內)採集,種小名即源自瑞芳的日語羅馬拼音「Zuihо̄」[3]。 型態莖常綠中喬木,幹有皮孔,小枝圓柱狀,有毛茸,後逐漸脫落。[4] 芽芽為鱗芽,成覆瓦狀,無毛或具黃褐色軟毛,剛萌芽的葉為淡黃綠色。[4] 葉單葉互生,葉為廣披針形,長7-14 cm,寬2.5-3.5 cm,紙質,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銳尖或楔形,全緣,葉表為淡綠色,光滑無毛,不透光,背面稍帶灰綠色,具毛茸,中肋於葉表稍下凹且於葉背凸起,具7-14對側脈;葉柄長1-1.5 cm,初有毛,後光滑,搓揉後散發類似電線走火的味道。[4][5] 花花序為聚繖狀圓錐花序,頂生或近頂生,具毛茸;總花梗長10-18 cm;總苞為倒卵形,早落;小花梗長3 mm,具毛茸;花托長0.3-0.8 mm;有6枚花被片,各長3.7 mm,寬1.7 mm,內外側皆具毛茸;可孕性雄蕊9枚,著生於花被基部,花藥4室,第一和第二輪雄蕊無腺體,花絲長1.7 mm,為橢圓形,長1.3 mm,第三輪雄蕊長2.2 mm,花絲基部有腺體,第四輪雄蕊退化,成箭頭狀三角形,長1.5 mm;子房光滑無毛,長1.1 mm,花柱長2.5 mm,光滑,柱頭3裂;花期為12月至4月。[4] 果果實為黑色,直徑7-8毫米,基部具殘存之反捲花被片;果梗為鮮紅色;7至8月時成熟。[4][5] 分布香楠分佈於台灣本島北部海拔100至700公尺及中南部海拔100至1400公尺處。[4]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