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吉林省的东部边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授予的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在长白山周围分布着100多座火山。最大的火山口海拔2600米左右,直径达4.5公里,是漏斗型,深达800多米。其景观独特,在中国国内罕见。周围小的锥体,海拔高在1000米左右。火口多为溢出口,呈椅形、新月形,山顶平坦。著名的有西鹅毛顶子、东鹅毛顶子、西土顶子,东土顶子、西马鞍山、东马鞍山、赤峰、老房子小山等。小火山拱卫着长白山,构成了壮观的火山群

龙岗火山群位于长白山火山群之西,包括靖宇县中部、辉南县东南部和柳河县东北部,主要在龙岗山脉的中段,由于第三纪以来有多次熔岩喷发,构成大片熔岩台地,该火山群火山活动也很频繁。

地貌

长白山火山群以长白山截顶圆锥火山为主,周围有广阔的熔岩台地,台地上又有众多的小火山分布。长白山火山锥体矗立于海拔600~1100米的熔岩台地上;海拔1100~1800米为下部盾状基础,地面坡度一般在6~10度;1800米以上为陡坡锥体,坡度多在15度以上。陡坡锥体的平面轮廓呈卵形,长轴近北西—东南向延伸,宽约15公里,长约27公里。火山锥顶有火山口湖——天池(中朝界湖)。

天池周围火山口壁陡峭,并形成十几座环状山山峰,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其中将军峰最高,海拔2749米。白云峰海拔2691米,在天池西侧,为我国东北的第一高峰。天池东北有天豁、铁壁、华盖、紫霞诸峰,天池西南有梯云、卧虎、冠冕(玉雪)诸峰,天池西北有龙门、观日、锦屏、芝盘、玉柱(青石)诸峰。因驻有气象站而得名的天文峰(2670米),介于铁壁、华盖两峰之间,有公路直抵山颠,可俯瞰天池。

长白瀑布

天池北侧有一缺口,该河夹流在天豁峰与龙门峰之间,全长1250米,在其尽头形成高达68米的长白瀑布,瀑布下有长白温泉,均与二道白河相通,为松花江的源头。

长白熔岩台地位于长白火山锥体的周围,南至鸭绿江谷地,北至二道松花江谷地,西至头道松花江谷地,东至长虹岭附近,南北长约13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亦称长白熔岩高原。南半部主要为长白期玄武岩,北半部主要为军舰山期玄武岩。台地面海拔600~1200米,由长白山火山向周围缓缓倾斜,南侧受河流切割形成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峡谷,台地呈桌状,峡谷深达300~500米,其中长白县的十五道沟源于望天鹅峰,峡谷规模最大,现开辟为鸭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

长白熔岩台地上有众多的火山锥分布。其中望天鹅峰规模最大,位于长白火山西南32公里处,是长白熔岩台地上的又一座巨型火山,海拔2051.4米。山顶尖耸。向外过渡为穹状隆起的由长白期玄武岩构成的熔岩台地。火山锥体比较古老,由上新世早期的望天鹅期玄武岩组成,山顶经长期剥蚀破坏,古老岩系已经出露。出露基岩有燕山期花岗岩和晚侏罗世的酸性火山碎屑岩或熔岩。十五道沟的上游在火山锥上切割出巨大的峡谷。

地质

该火山群在大地构造上属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的东北部,位于北东向延伸的鸭绿江断裂和巨型纬向构造的复合部位,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频繁。

第三纪初,这里形成准平原状态的低缓地形。在喜马拉雅运动开始时,沿断裂带有少量基性熔岩溢出,在长白县马鞍山村硅藻土矿剖面中的玄武岩,测年资料为距今1350万年和2840万年。

中新世早期,熔岩流的分布开始扩大,在临江以东,鸭绿江以北,形成大面积玄武质熔岩被,主要岩性为黑灰色致密状拉斑玄武岩,最大厚度300米左右,测年资料为距今1640万年。

上新世早期,在今长白山南侧有望天鹅期中心式喷发,形成望天鹅盾状火山

上新世未到早更新世,断裂活动更加剧烈,并伴有大量灰黑色含橄榄玄武岩喷发,称军舰山期玄武岩,在抚松以东,甑峰山以西,二道江以南和长白火山以北,形成大面积玄武质熔岩被,与南部的玄武岩一起构成广阔的长白熔岩台地。熔岩厚达数百米,只有少数山峰突出在熔岩地面之上。

第四纪以来,由裂隙喷发逐渐转为中心式喷发。中更新世,沿长白山火山口喷出粘稠的碱性粗面质岩浆,围绕火山口呈环状分布,叠加在早期形成的盾状熔岩基底之上,并构成了接近今日面貌的巨型层状截顶火山锥体。

晚更新世,在长白山火山锥体附近有小型寄生火山喷出,与此同时有熔岩流充填图们江上游河谷,并在广坪一带形成沿河谷伸展的熔岩台地。

全新世晚期(约公元900多年),沿长白山火山口又发生有爆炸性中心式喷发,喷出大量灰白色及浅黄色碱性粗面质浮岩和凝灰角砾岩,披覆在火山锥的顶部,黄色与黑色粗面质浮岩见于白云峰天文峰和其他环状山山顶,天文峰浮岩厚达79米以上,较细的火山灰渣随风飘落,堆积在以火山口为中心平均半径60~70公里的范围内,细粒物质向东飘落得更远。

1579年、1668年和1702年仍有小规模的阶段性喷发,喷出物以气体和少量碎屑为主。

在长白山附近有为数众多的温泉,火山活动的后期现象没有完全消失,而呈休眠状态。

参考文献

  • 《吉林省志·自然地理志》第2章地貌 第3节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