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鰭腳鋸尾鯊
長鰭腳鋸尾鯊(學名:Galeus priapus),又稱長鰭腳蜥鯊,為軟骨魚綱真鯊目猫鲨科鋸尾鯊屬的一個種,第一批長鰭腳鋸尾鯊標本是在20世紀90年代由發展研究所(IRD)和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MNHN)聯合開展的一系列印度-太平洋研究航行中採集到。Bernard Séret和Peter Last在科學雜誌Zootaxa 2008年的一卷中描述了這個新物種,以希臘生育之神普里阿波斯 (Priapos)命名為priapus,該模式標本是一條39公分長的成年雄魚,於1994年3月30日由RV Alis在新喀里多尼亞附近拖網捕撈[2]。分布於中西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亞及萬那杜海域,深度620至830公尺,本魚體修長,頭部呈現長而窄的拋物線形狀,每個鼻孔的前緣都有一個三角形的皮瓣,眼睛呈水平橢圓形,並配有瞬膜,每隻眼睛下面無脊,後面有一個微小的氣孔,嘴巴相當大且寬,呈寬拱形,嘴角周圍都有長而發達的皺紋,左右頜的齒列數約為60,有五對鰓縫,背鰭的形狀各不相同,第一個背鰭略大於第二個,第一個背鰭起源於腹鰭的後半部,而第二個背鰭則起源於臀鰭的中部,胸鰭相當大且寬,尖端呈圓形,腹鰭短而低,臀鰭相對較小,基部佔總長度的8-10%,尾鰭較長,下葉較小,上葉尖端附近有深的腹側切跡,身體上方呈現不同深淺的灰色,每個背鰭的前半部都有一個深色的鞍狀斑,沿著尾巴還有兩個鞍狀斑,胸鰭的前緣黑色,而背鰭和臀鰭後緣是白色,腹面蒼白,口腔內壁頂部呈黑色,體長可達44.6公分[3],棲息在深海,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