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RE-5
鈴木RE-5(日语:スズキ・RE-5)是日本鈴木汽車工業(鈴木公司前身)於1974年至1976年間開發製造的摩托車,也是日本機車車壇中唯一搭載汪克爾引擎的市售車款。 概要汪克爾引擎(Wankel engine)屬於一種無活塞迴旋式四行程內燃機,1960年1月19日由德國工程師菲力斯·汪克爾(Felix Wankel)於德國工程師學會(德語:VDI, Verein Deutscher Ingenieure)的會議上向世人公開發表後受到矚目。不只是鈴木,連本田、山葉、川崎等首要機車製造廠在1970年代亦陸續投入開發試作。最著名的例子是山葉與洋馬柴油引擎(今洋馬發動機)共同開發、於1972年東京車展公開的「RZ201」試作車[1],配置了雙轉子汪克爾引擎。另外,川崎也曾試作出雙轉子汪克爾引擎的「X99」[2],可是受到1973年石油危機影響而中斷計劃。受限於引擎本體的散熱對策、當時的素材技術以及能源危機等因素,迫使這些廠商紛紛打退堂鼓,並未真正將試作車實用量產化。 惟有鈴木堅持將RE-5量產化上市,卻受到汪克爾引擎排氣量的換算影響,超過當時日本國內市售機車自主規制値的750c.c.,遂改以外銷為主。雖然汪克爾引擎具有運轉平順、震動與噪音小等優勢,適合長途駕遊,但是油耗表現卻是其致命傷。受到1973年石油危機影響,外銷成績不甚亮眼,2年之間僅售出約6千輛之譜。此外1985年元月出版的美國《機車世界》(Cycle World)批評RE-5昂貴、過於複雜、動力不足、造型醜惡,該雜誌認為RE-5是十大最差機車之一[3]。 發展歷史1967年5月東洋工業(馬自達前身)推出馬自達Cosmo,1970年6月馬自達Familia Rotary Coupe開始外銷。眼見此一趨勢,鈴木汽車工業也開始積極與德國NSU車廠接觸。1970年11月24日雙方簽約,取得「摩托車用汽油引擎20-60ps」使用範圍之授權許可。鈴木派出課長神谷重安、白鷺貞夫、櫛谷清、系長中村英夫等工程師遠赴西德,學習KKM 503型(單轉子)、KKM 612型(雙轉子)等技術[4]。著手研究2年半後,鈴木試作的第一具汪克爾引擎歷經10小時耐久測試後,在轉子室缸壁出現由頂點菱封所造成的波狀磨痕[5],遂朝著改善菱封材質的方向進行。 1972年山葉發動機在東京車展公開搭載汪克爾引擎的「RZ201」試作車,激發鈴木持續開發的決心。為了輕量化,側轉子室等處採用鋁合金。轉子採用油冷、轉子室採用水冷,而且排氣系統採增壓式進氣(ram-air intake)之雙重排氣管,才有效解決引擎散熱問題。1973年東京車展前夕終於完成量產試作車,並於谷田部試驗場測試,當年東京車展正式公開RE-5。車體外型委託義大利設計師喬吉·喬治亞羅(Giorgetto Giugiaro)親手設計,最大的特徵在車燈上方圓柱形的儀表。除了速度和轉速之外,檔位指示、水溫、各種燈號指示等皆以LED顯示。此外,此圓柱形儀表附有一個半透明塑料蓋,須插入鑰匙才會自動打開塑料蓋。可惜的是1975年小改款時取消這種特殊設計,改成一般雙圓盤式儀表。 不過礙於日本國內對排氣量的計算方法,原廠決定放棄內銷、改做外銷。於是鈴木邀請太空人艾德加·米切爾擔任代言人,給予許多摩托車相關媒體為期一週的試騎活動,並提出12個月或12,000英哩內更換引擎的保固措施[6]。1975年小改款時除了改成雙圓盤式儀表,其它如方向燈、尾燈和前大燈外殼也改變造型。 技術對於這具497c.c. X 1單轉子汪克爾引擎,原廠採用轉子室水冷、轉子內部油冷的方法。為了進氣時從低速域至高速域能夠運轉平順,採用二埠的多孔式外環氣埠(peripheral port)設計。此二埠的蝶閥(butterfly valve)被隔開,低速域時只在小口徑的主埠口作動,高速域時才轉往大口徑的次埠口工作。solex型雙喉化油器由三國工業製造,距離主埠口18mm、距離次埠口32mm。為了有效散熱,進氣歧管之冷卻風入口採二重構造,巨大的冷卻器和電動冷卻風扇非常明顯。鋁合金製輪圈為輻條式,煞車制動系統則流用鈴木GT750的零件,前輪是雙碟片是碟煞、後輪是鼓煞。
內部連結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