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族射月傳說鄒族射月傳說(鄒語:pnaa na hie no yoifo),是台灣鄒族流傳南島語族共有的一則神話,過去的鄒族因為苦於月亮的光熱,於是將其射傷。 內容過去天空很低,而且月亮的光熱還比太陽更強,祂們輪番升上天空,炎熱的天氣和日夜不分的日子不僅讓鄒族人生活很痛苦,也難以交合,族群的生存陷入困境。這時,一位巫師(yoifo)認為這樣他們遲早會滅族,所以決定將月亮殺死。 他帶著弓箭,射中月亮的肚子,月亮的血滴到地上,把一部分山上的石頭染成紅色,而祂的光熱也頓時減少了許多。被射中的月亮和太陽一起躲起來,讓大地好一段時間沒有照明,人們只能升火,到最後樹木都被砍完了,就連家屋也拆來燒,讓大家都相當煩惱。直到有一天,太陽終於開始從東邊升起,雖然很快又躲回東方的地平線下,但隨著時間流逝,祂和月亮逐漸拉長現身的時間,最後終於恢復原本的日夜,而月亮也因為被射傷,一個月中只有一小段時間能展現祂原本的樣貌(滿月)。從此之後,族人的生活就舒適多了[1][2]。 其他版本類似的情節也有出現在鄒族主神之一:哈莫的舉天神話中。 參見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