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拓克鄂托克(蒙古语:ᠣᠲᠣᠭ,西里尔字母:Отог),即部落,蒙古和新疆地区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建制。都沁·都尔本时期,蒙古大汗统治的东蒙古被分为六个万户(土绵),每个万户分为若干鄂托克,鄂托克则由多个“都沁”组成。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族)则分为多个互不隶属的鄂拓克,鄂拓克首领称“比”,鄂拓克下设多个“爱曼”(氏族)。 语源“鄂托克”、“鄂拓克”均是蒙古语“otog”(отог)的译名,在蒙古语中意为“营”或“部”[1]。苏联学者弗拉基米尔佐夫等考证,该词最初源自粟特语“otak”,原意为国土、地域;内蒙古学者胡·阿拉腾乌拉则认为该词包括粟特语的“otak”均源自匈奴语的“瓯脱”,原为匈奴的一级社会治理组织[2]。 蒙古族在现代蒙古语中,“鄂托克”仅出现在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的专名中。但蒙古统一前,“欧脱克”被用来指称各个氏族游牧时驻扎的营盘,也被称为“库伦”。蒙古帝国成立后,“欧脱克”主要被用于狩猎活动中,专指狩猎时的营地。元朝时,有若干商人组成的联合性经商组织也被称为“欧脱克”。北元灭亡后,蒙古帝国原本实行的十户、百户、千户(明安)、万户(土绵)四级军政组织体系崩溃解体,千户(明安)被“鄂托克”取代,由若干鄂托克构成土绵或称“兀鲁思”。鄂托克则由爱马克(氏族)组成,具有以地域为基础的明显性质,是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所有蒙古人都被要求必须属于某个鄂托克[2]。 明代蒙古各部的封建领主集团大小不一,但每个封建领主都拥有一定的领地和“阿寅勒”(蒙古语:ᠠᠢᠯ,西里尔字母:айл,指“牧户”)。大领地叫做“兀鲁思”(本意为“人们”,指各万户独立後形成的汗国),由大的部落集团构成,并以该集团中强大部落名称为该兀鲁思名称。兀鲁思可以分成若干互相联合的、大的阿寅勒群,这些阿寅勒群在一块共同的土地上游牧,首领为这块土地的世袭领主,该首领隶属于兀鲁思领主,这种阿寅勒联合体被称为“鄂托克”。一家一户的阿寅勒是鄂托克之中基本的经济单位,他们要提供赋税和兵役。作为军事组织单位,由鄂托克成员中的壮丁组成的武装集团叫“和硕”(本意为“突出部、尖头”,清代译为旗)。每一个鄂托克根据人口多少,提供人数不等的和硕队伍。同时期,蒙古各部还存在艾马克,艾马克和鄂托克的主要区别是:艾马克不仅以地缘关系为基础,而且必须属于同一的亲族集团。鄂托克则只以地缘关系为基础,阿寅勒之间不一定存在着亲族关系[3]。 达延汗统一东部蒙古后,曾将东部蒙古分为6个万户[4],每个万户下辖多个鄂托克,鄂托克的长官(诺颜)叫宰桑(寨桑),负责管理鄂托克内部的一切军事、经济和行政事务[5]。鄂托克则由多个“都沁”组成。“都沁”意为四十,但作为一级行政建制,通常由几十户或数百户组成,首领称“特穆齐”。都沁类似于后世的“苏木”,而特穆齐则与“苏木佐领”相当。“都沁”下设“好仁”(二十),由“喜古冷诺颜”主管。“好仁”下设十户,每个十户也设有一名首长[2]。在明代汉语资料中,鄂托克也被称为“营”[6]。 清朝统一内外蒙古后,取消了原本的“土绵”、“鄂托克”制度,在地方分属内外扎萨克旗和内属蒙古旗,将本指“鄂拓克”的军事组织的“豪袖温”(hoxuun)一词与满语“固山”(gusā)一词对应起来并汉译为“旗”,“鄂托克”被“豪袖乌”(旗)所取代[2]。
柯尔克孜族鄂拓克(准噶尔蒙古语:ᡆᡐᡆᡎ otoq;现代吉爾吉斯語:ۇرۇۇ,羅馬化:уруу;俄语文献:племя)是清代布鲁特的一个社会组织层级,即部落,同时也是部落长的称号。魏源《圣武记》卷四中记载“布鲁特分东西部,东部五,西部十有五。东部在天山北,准部之西南,近葱岭,距伊犁千四百里。每部长皆以鄂拓克为名。”[11] 18世纪初,柯尔克孜族社会仍处于封建农奴制阶段,以游牧畜牧业为主,社会组织为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制。柯尔克孜族人共同居住和劳动的基层单位称“阿寅勒”,一般包括5至7个牧户(帐户),有固定的名称和牧场,在农牧生产和狩猎时,成员在头人(巴什)的主持下彼此协助。若干阿寅勒组成“爱曼”(氏族,满语:ᠠᡳᠮᠠᠨ,穆麟德轉寫:aiman;现代吉爾吉斯語:ۇرۇق,羅馬化:урук与上面的ۇرۇۇ是同根异读词;俄语文献:род),爱曼的头人称“阿合拉克齐”。若干“爱曼”组成“鄂拓克”,鄂拓克的首领称“比”,地位相当于维吾尔族中的“伯克”,或比伯克地位略高。每位比管领爱曼的数量从十几个到三十几个不等[12]。清代柯尔克孜族有19个鄂拓克,分別是:冲巴噶什、希布察克、萨尔特、奈曼(乃蠻后裔)、喀尔提锦、提依特、图尔额依格尔、苏勒图、岳瓦什、额德格讷、察哈尔萨雅克、萨雅克、巴斯奇斯、蒙额勒多尔(蒙科尔多尔)、色勒库尔、奇里克、胡什齐、萨尔巴噶什、诺依古特。 1884年新疆建省后,柯尔克孜族传统氏族部落逐步解体,地缘关系取代血缘关系成为社会组织的基础,阿寅勒变成单纯的生产组织。1930年代,柯尔克孜地区全部被纳入县、区、乡和村各级行政管理体系,头人不再负责处理阿寅勒成员之间和阿寅勒之间的重大问题。氏族部落组织消失后,部落观念和部落头人的影响仍然长期存在,尤其是在牧区表现比较明显[12]。 阿尔泰族鄂拓克(准噶尔蒙古语:ᡆᡐᡆᡎ otoq;现代阿爾泰語:оток),古阿勒坦淖尔乌梁海部落行政区。 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