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梨陀娑

कालिदास
迦梨陀娑
迦梨陀娑
出生可能公元4世纪[來源請求]
可能在喜马拉雅山脉邬阇衍那附近
逝世可能公元5世纪[來源請求]
笈多王朝, 可能在邬阇衍那斯里兰卡
筆名別名:Prince Of Indian Poets
職業剧作家诗人
國籍印度人
體裁梵剧
主題印度教往世书(Hindu Puranas)
代表作沙恭达罗, 行雲使者英语Meghadūta
配偶传说与一名叫做Vidyotma的公主结婚
受影響於印度神话, 印度哲学
施影響於广泛持久的影响了印度文学

迦梨陀娑天城文:कालिदास,拉丁化Kālidāsa,4世紀—5世紀),古梵文作家,一般也認為是古印度最偉大的劇作家詩人,其劇作及詩詞多基於印度吠陀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往世书[1]。目前留下的有三部劇本、二部史詩以及二首較短的詩。

惟其生平大多仍屬未知,僅能從劇作及詩詞中推測[2],其在世期間尚無法準確界定,但大多數認為落在西元5世紀[3]

生平

迦梨(Kāli)是女神的名字,陀娑(dāsa)意为奴隶,全意是“迦梨女神的奴隶”。一说迦梨陀娑是婆罗门婆羅門家庭,很早成為孤兒,由牧人收养,后青年牧人冒充智者,与一位公主波罗奈結婚。沒有太多的教育使得他因此無知和粗俗,他感到羞愧。获得迦梨女神的恩赐,成为诗人。

又一說迦梨陀娑晚年访问斯里兰卡,在名妓宅第的墙上看见斯里兰卡国王鸠摩罗陀娑的半首诗:“百聞不如一見的莲花上生着的莲花”。他一時技癢写了下半首:“姑娘啊,你莲花般的面容上生着一双莲花眼”。鸠摩罗陀娑重金悬赏下半首诗,妓女打算冒领赏金,当夜害死了迦梨陀娑。鸠摩罗陀娑查明真相,为迦梨陀娑举行火葬,鸠摩罗陀娑也投身火中,自焚而死。[4]

年代

迦梨陀娑的生活年代失考,僅知他生活在笈多王朝,有專家说他生于公元前幾百年[5],有人说他生在公元后幾百年。目前較廣泛的接受年代是公元四世紀。[3]

按照印度传统说法,迦梨陀娑是超日王宫廷的“九宝”之一。他是史诗《鸠摩罗出世英语Kumārasambhava》、《罗怙世系》、詩歌《行雲使者英语Meghadūta》、《時令之環》、和剧本《沙恭达罗》、《摩羅維迦與火友王英语Mālavikāgnimitram》的作者。印度现存迦梨陀娑的梵语文学作品有40多部,但多数是后人伪作。《沙恭达罗》为迦梨陀娑赢得世界性的声誉。1789年英国梵文專家威廉·琼斯率先将《沙恭达罗》译成英文出版。他在梵文文學的地位有如威廉·莎士比亞在英文文學的地位。

作品

史詩

迦梨陀娑作了兩部大诗英语mahakavya(mahakavya):《鳩摩羅出世英语Kumārasambhava》(Kumārasambhava,Kumara是兒子,sambhavam表示一件事發生的可能性,此處是指出生,因此名稱意義是兒子的出生)及《羅怙世系》(Raghuvaṃśa)。

  • 鳩摩羅出世英语Kumārasambhava》(Kumārasambhava):Kumara是兒子,sambhavam表示一件事發生的可能性,此處是指出生,因此名稱意義是兒子的出生。此史詩是敘述女神雪山神女的出生及成長,嫁給湿婆,之後生下了兒子鳩摩羅(Kartikeya)。
  • 羅怙世系》(Raghuvaṃśa)是有關羅怙王朝的史詩。

詩歌

迦梨陀娑也寫過二首小詩(khandakavyas)

  • 述事詩[6]:《时令之环》 (Ṛitusaṃhāra)描述一對情侶所經過的六個季節[N 1]
  • 對句詩(Elegiac):迦梨陀娑也創作過他自己的詩歌體裁[6],《行雲使者英语Meghadūta》(Meghadūta,雲使,雲的使者[6]),是夜叉想要透過雲送信給他心愛的人的故事。這是迦梨陀娑最著名的詩,也有許多針對這首詩的評論。

劇本

迦梨陀娑寫過三部劇本。評論家曾遍認為其中的《沙恭達羅》是經典之作,這是第一部翻譯為英文的梵文作品,後來也翻譯成許多語言[7]

沙恭達羅停下來,回頭看豆扇陀,Raja Ravi Varma(1848-1906)
  • 摩羅維迦與火友王英语Mālavikāgnimitram》(Mālavikāgnimitram)是有關古印度國王火友王(阿耆尼密多罗)的故事[8],他看到一個被流放,名叫摩羅維迦(Mālavikā)的女孩的像,就愛上了她。皇后發現她先生對這個女孩的熱情,非常生氣,因此監禁了摩羅維迦,後來發現摩羅維迦其實有公主的身份,因此她也可以成為皇后。
  • 沙恭達羅》(Shakuntala)是有關國王豆扇陀英语Dushyanta(Dushyanta)和沙恭達羅(Shakuntala)的故事[8]。他在一次打獵時遇到了智者的養女沙恭達羅,和她結婚。當豆扇陀被召喚回宮時,懷有身孕的沙恭達羅發生了不幸,她無意間觸怒了一位來訪的智者,智者詛咒豆扇陀會完全的忘記沙恭達羅,直到豆扇陀看到他留給沙恭達羅的戒指才會恢復記憶。懷著身孕的沙恭達羅在前往宮廷的路上,弄丟了戒指,因此國王沒有認出她,她只好從宮廷返家。一名漁夫撿到了戒指,認出了其中皇家的標誌,將戒指還給豆扇陀,豆扇陀才想起沙恭達羅,一意要找到沙恭達羅。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非常喜歡這部作品,這部作品後來由英文翻譯為德國,在歐洲為人所知。
  • 优哩婆湿英语Vikramōrvaśīyam》(Vikramōrvaśīyam)是凡人國王補盧羅婆娑(Pururavas)和天仙女优哩婆湿(Urvashi)相戀的故事[8]。优哩婆湿是仙女,必需返回天上。由於不幸的事故,讓她以凡人的身份回到人間,只要她看到所養育的小孩時,她就會死去(然後再回到天上)。在一連串的不幸後(甚至优哩婆湿暫時變成藤蔓),詛咒解除了,他們可以繼續留在人間。

風格

迦梨陀娑的詩歌以其優美的意象和比喻的使用。以下是從他的一些作品樣本詩句。

鳩摩羅出世英语Kumārasambhava》是一個著名的例子。雪山神女乌玛(Umā)整個夏天都在打坐,直到季風到達後,第一雨滴落在她身上,她說:

在另一部作品《罗怙世系》中,國王Aja哀悼死亡的Indumati:

影響

迦梨陀娑啟發了十九世紀以及二十世紀初的歐洲文藝圈,由卡米耶·克洛岱爾的雕塑Shakuntala即可證明。

Koodiyattam藝術家以及Natya Shastra學者Māni Mādhava Chākyār(1899–1990)編寫了迦梨陀娑的戲劇,包括《沙恭達羅》、《摩羅維迦與火友王》及《優哩婆濕》。

《Asti Kashchid Vagarthiyam》是五幕的梵语戲劇,由Krishna Kumar在1984年所著。此故事改寫自一個盛行的傳說:迦梨陀娑曾經在精神上有些狀況,是因為他太太造成的。Kālidāsā是一位精神有些狀況的牧羊人,他因為一個陰謀,和一位博學的公主Vidyottamā結婚。Vidyottam發現她被騙了,就把Kālidāsā趕出家門,若希望他們恢復婚姻,就要求學,並且成名。她進一步要求Kālidāsā在回來時要回答一個問題:「在表達上有什麼特別之處嗎」(Asti Kashchid Vāgarthah)讓她滿意。後來Kālidāsā成為詩人,又有學問,又成名。

Bishnupada Bhattacharya的《Kalidas o Robindronath》是有關迦梨陀娑和詩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比較研究。

Ashadh Ka Ek Din英语Ashadh Ka Ek Din》是一部以迦梨陀娑生平中虛構元素為基礎的戲劇。

相關條目

注釋

  1. ^ Kalidasa - Kalidasa Biography - Poem Hunter. www.poemhunter.com. [2015-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2. ^ Kālidāsa. The Recognition of Sakuntala: A Play In Seven Ac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x [2017-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8). 
  3. ^ 3.0 3.1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Kalidasa (Indian autho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斯里兰卡史书《供养史》第34章,1265年
  5. ^ AA Macdonnell, "Kalidasa", article i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902
  6. ^ 6.0 6.1 6.2 Kalidasa Translations of Shakuntala, and Other Works. J. M. Dent & sons, Limited. 1920-01-01 [202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7. ^ Kalidas, Encyclopedia Americana.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2). 
  8. ^ 8.0 8.1 8.2 低吟浅唱的世界戏剧. 青苹果数据中心. 27 January 2014: 36– [2021-01-06]. GGKEY:RURJ9SXTDGY.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4). 

參考書目

  • 支坦尼耶:《新梵文文学史》,孟买,1962。

註解

  1. ^ 。這首詩被T. Sathasiva Iyer翻譯為淡米爾文

延伸閱讀

  • Miller, Barbara Stoler, ed. Theater of Memory: The Plays of Kalidasa.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4.
  • K. D. Sethna. Problems of Ancient India, p. 79-120 (chapter: "The Time of Kalidasa"), 2000 New Delhi: Aditya Prakashan. ISBN 81-7742-026-7 (about the dating of Kalidasa)
  • V. Venkatachalam. Fresh light on Kalidasa's historical perspective, Kalidasa Special Number (X), The Vikram, 1967, pp. 130–14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