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破匈奴之戰
趙破匈奴之戰發生於前265年,戰國時代趙國名將李牧統率趙軍反擊匈奴的戰爭。 背景趙惠文王(約公元前298-266年)時期,北方匈奴部落逐漸強大起來,時常南下侵擾趙國邊境,成為趙國的大患。任命李牧駐守代(今河北省蔚縣東北)和雁門(今山西省右玉縣南),防備匈奴入侵。 李牧在邊關採取積極防禦策略,規定「匈奴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要求軍民遇到匈奴突襲,一律快速進入營壘堅守,不得出戰。同時,他加緊訓練兵士,提高邊防軍的戰鬥力。由於李牧數年不出戰,匈奴認為李牧膽怯,趙王也對李牧不滿,於是派人替換了李牧[1]。結果新將貿然出擊,折損頗多。趙王無奈之下,只得再度任用李牧。李牧要求趙王不得干涉他的策略,趙王應允[2]。 戰爭過程李牧回到北方經營數年,邊防軍兵精馬壯,已經有了很強的戰鬥力。李牧認為時機成熟,讓百姓出城放牧,引匈奴來犯。匈奴以小股騎兵試探,李牧佯裝敗北,一觸即潰,於是匈奴大舉進攻,卻遭到李牧伏兵的左右夾擊損失十萬騎兵,大敗而歸。趙國乘機消滅襤國(今河北省蔚縣北),大破東胡(今內蒙古東部)、降服林胡(今山西省北部),聲威大振。此後匈奴元氣大傷,數十年不敢再度來犯趙境[3]。 影響趙破匈奴之戰使趙國消除北方邊患。於前243年,李牧攻打燕國,取得武遂(今河北省徐水縣西)、方城(今河北省固安縣南)。至此,趙國才可專注應付秦國的進攻。另一方面,李牧亦在此仗再次顯示他的將才。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