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腹松鼠(学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为松鼠科丽松鼠属的动物。分布于孟加拉国、柬埔寨、印度、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台湾、西藏、陕西、安徽、云南、海南、四川、江苏、福建、浙江、湖北等地,主要生活于热带、亚热带森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阿萨姆[2]。
特徵
體長約18~24公分,尾長約18~20公分,體重在500公克以下,腹部及四肢內側呈現赤紅色,尾毛膨鬆明顯黑棕色夾白毛,背部暗褐色,且有驚人的跑步速度。
習性
為日行性動物,大多單隻活動,常見其於樹林間跳躍。清晨和黃昏為其活動高峰,利用樹洞或自行找尋枝葉做窩;叫聲獨特而多樣,但容易分辨。全年可生殖,生殖季時偶而可見兩隻相互追逐。植食性,喜食植物之種子與果實。[3][4]
亚种
本物種的亞種多達30多個[5],以下只是部分亞種:
- 赤腹松鼠川东亚种(学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bonhotei),Robinson et Wroughtan于1911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四川(东部)(长江以北、嘉陵江以西)、雅砻江以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6]。
- 赤腹松鼠海南亚种(学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castaneoventris),Gray于1842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7]。
- 赤腹松鼠台中亚种(学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centralis),Bonhte于1901年命名。分布于台湾(中部、北部)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中部[8]。
- 赤腹松鼠大巴山亚种(学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dobashanensis),Xu et Chen于1989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四川(东北部)(长江以北、大巴山以南)、嘉陵江以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万源县河口[9]。
- 赤腹松鼠川西亚种(学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gloveri),Thomas于1921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西部[10]。
- 赤腹松鼠贡山亚种(学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gongshanensis),Pen et Wang于1981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云南(高黎贡山)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贡山[11]。
- 赤腹松鼠缅北亚种(学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gordoni),Anderson于1871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云南(怒江以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阿萨姆[12]。
- 赤腹松鼠越北亚种(学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hendeei),Osgood于1932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澜沧江与元江之间)、云南(墨江以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沙巴[13]。
- 赤腹松鼠滇西北亚种(学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intermedius),Anderson于1879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云南(滇西北独龙河谷)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阿萨姆[14]。
- 赤腹松鼠昆明亚种(学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michianus),Robinson et Wroughton于1911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云南(金沙江以南、澜沧江与元江之间)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15]。
- 赤腹松鼠黑背亚种(学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nigrodorsalis),Kurods于1935年命名。分布于台湾(东南部)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东南部[16]。
- 赤腹松鼠宁波亚种(学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ningpoensis),Bonhte于1901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江苏(东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浙江宁波[17]。
- 赤腹松鼠秦岭亚种(学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qinlingensis),Xu et Chen于1989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湖北(汉江以北)、陕西(秦岭以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陕西山阳县[18]。
- 赤腹松鼠台北亚种(学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roberti),Bonhte于1901年命名。在台灣,分布于台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西北部[19]。
- 赤腹松鼠嘉兴亚种(学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styani),Thomas于1894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上海与杭州之间[20]。
- 赤腹松鼠无量山亚种(学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wuliangensis),Li et Wang于1981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云南(中部无量山)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景东无量山[21]。
- 赤腹松鼠武陵山亚种(学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wulingshanensis),Wu et Chen于1989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贵州(武陵山以北)、四川(长江以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黔县[22]。
- 赤腹松鼠滇西南亚种(学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zimmeensis),Robinson et Wroughton于1916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云南(澜沧江以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泰国[23]。
- 台灣松鼠(學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taiwanensis)。為台灣特有亞種,分布於台灣各海拔,常見於中、低海拔。[3]
部分赤腹松鼠亚种体色比较[24]
亚种 |
学名 |
背部 |
腹部 |
尾部 |
足 |
耳 |
前胸楔形纹 |
腹中央纹 |
图片
|
川东亚种 |
C. e. bonhotei |
橄榄褐色且明显的带赤色 |
栗红色 |
同背色,具黑色尾梢 |
淡黑色 |
同背色 |
无 |
无 |
|
昆明亚种 |
C. e. michianus |
橄榄褐色,背中央稍暗 |
暗栗色 |
橄榄褐色,具黑色尾梢 |
黑色 |
同背色 |
橄榄灰色 |
橄榄灰色,不达尾基 |
|
华南亚种 |
C. e. castaneoventris |
暗橄榄褐色 |
暗栗色 |
黑色尾端区域的1/4部分毛尖显白色 |
淡黑色 |
淡黄色 |
无 |
无 |
|
武陵山亚种 |
C. e. wulingshanensis |
橄榄黄褐色 |
暗红色 |
同背色,具50~70mm长的黑色尾端区域,尾末端1/5部分次末端毛尖显白色 |
黑色 |
棕黄色 |
无 |
无 |
|
滇西北亚种 |
C. e. intermedius |
橄榄赤褐色 |
亮栗紫色 |
同背色,无黑色尾端区域 |
同背色 |
同背色 |
无 |
无 |
|
贡山亚种 |
C. e. gongshanensis |
暗橄榄赤褐色 |
栗紫色 |
同背色,具50~70mm长的黑色尾端区域,尾末端毛具较弄的棕黄色或棕红色次末端毛尖 |
趾纯黑,余同背色 |
浓赭褐色且具棕黄色的耳后斑 |
无 |
无 |
|
大巴山亚种 |
C. e. dabashanensis |
橄榄黄褐色 |
棕黄或棕红色 |
同背色,具30~50mm长的黑色尾端区域 |
同背色 |
同背色,耳背具黑色毛 |
无 |
无 |
|
川西亚种 |
C. e. gloveri |
淡橄榄灰色,背中央区域稍暗 |
亮橙棕色 |
橄榄灰黄色,尾梢无黑色区域 |
趾微黑,余同背色 |
深棕褐色 |
无 |
无 |
|
缅北亚种 |
C. e. gordoni |
一致的橄榄黄灰色 |
棕红色 |
具30~40mm长黑色尾端区域,唯毛尖沾染淡黄或棕黄色 |
趾微黑,余同背色 |
棕黄色 |
橄榄灰色 |
橄榄灰褐色且延至尾基 |
|
滇西南亚种 |
C. e. zimeensis |
橄榄黄褐色,背中央区域较暗 |
橄榄棕黄或灰黄色 |
橄榄黄褐色 |
淡黑色 |
黄褐色 |
淡棕黄色 |
淡橄榄黄色,不达尾基 |
|
无量山亚种 |
C. e. wuliangshanensis |
橄榄褐色,背中央区域稍黑 |
栗红色 |
具30~50mm长的黑色尾端区,背面毛尖多显灰褐或黄褐色 |
淡黑色 |
棕黄色 |
橄榄灰褐色 |
橄榄灰褐色,不达尾基 |
|
嘉兴亚种 |
C. e. styni |
橄榄黄灰色,中央区域稍深,呈橄榄棕黄色 |
赭黄色或米黄色 |
同背色,背面毛多现黄褐色,黑色尾端区域不明显 |
同背色 |
同背色 |
无 |
无 |
|
越北亚种 |
C. e. hendeei |
暗橄榄褐色 |
暗栗红色 |
尾端具80~100mm长的纯黑色区域 |
黑色 |
橘黄色 |
无 |
无 |
|
海南亚种 |
C. e. insularis |
橄榄黄灰色 |
亮栗红色 |
黑色尾端区域的1/2部分毛尖显白色 |
橄榄黄灰色 |
淡黄色 |
暗红色,不明显 |
偶有 |
|
宁波亚种 |
C. e. ningpoensis |
淡褐红色 |
棕黄或棕红色 |
具30~40mm长黑色端部毛尖染白色 |
黑色 |
淡棕黄色 |
无 |
无 |
|
保护
本种于2023年被收录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5]。
参考文献
- ^ Duckworth, J.W., Timmins, R.J. & Molur, S.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2010-11-30].
- ^ 2.0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赤腹松鼠.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3.0 3.1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thaiwanensis (Pallas, 1779). 台灣生命大百科. [2024-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4).
- ^ 赤腹松鼠. 教育百科. [2024-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4).
- ^ Lurz, W.W.; et al.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Rodentia: Sciuridae). Mammalian Species. 2013, 45 (902): 60–74. doi:10.1644/902.1.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赤腹松鼠川东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赤腹松鼠海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赤腹松鼠台中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赤腹松鼠大巴山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赤腹松鼠川西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赤腹松鼠贡山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赤腹松鼠缅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赤腹松鼠越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赤腹松鼠滇西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赤腹松鼠昆明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赤腹松鼠黑背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赤腹松鼠宁波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赤腹松鼠秦岭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赤腹松鼠台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赤腹松鼠嘉兴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赤腹松鼠无量山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赤腹松鼠武陵山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赤腹松鼠滇西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李松; 冯庆; 王应祥. 赤腹松鼠一新亚种[J]. 动物分类学报. 2006, 31 (3): 675–682 [2023-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9).
- ^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3-06-26 [202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9).
外部連結
|
---|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 |
---|
Sciurus erythrae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