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貼歷史公園
詩貼歷史公園(泰语:อุทยานประวัติศาสตร์ศรีเทพ,皇家轉寫:Utthayan Prawattisat Si Thep)位於曼谷以北約240公里的碧差汶府詩貼縣,此地約從5世纪起建立城邦,約13世纪以後逐漸沒落而成為廢棄的遺跡。泰國藝術廳將此遺跡設立詩貼歷史公園,面積4.7平方公里。詩貼歷史公園在2019年列為泰國世界遺產的預備名單,2023年以「詩貼古鎮及其相關之陀羅缽地古蹟」名稱列入世界遺產名單。 歷史沿革詩貼早在5世紀就已建立城邦,當地人民信奉印度教。在詩貼發現的雕塑可發現深受印度文化的影響[1]。根據英國東方學家荷拉斯·威爾斯的研究,詩貼的歷史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5至7世紀,當時主要受印度文化的影響,這段期間出土的雕塑與印度當地十分相似;第二階段為7或8世紀開始,至11世紀,此時期出土的文物與陀羅缽地的文物十分相似;第三階段為11至13世紀,此時詩貼為高棉帝国的領土,為當時一個重要的城鎮[2]:34。 詩貼古城有兩道城牆,第一道城牆與第二道城牆之間為外城,面積2.83平方公里;第二道城牆內為內城,面積1.87平方公里,內外城合計面積為4.7平方公里,遺址包括住房、作坊、祭祀或墓葬的區域,主要建築包括詩貼寺(泰语:ปรางค์ศรีเทพ,皇家轉寫:Prang Si Thep)、宋披農寺(泰语:ปรางค์สองพี่น้อง,皇家轉寫:Prang Song Phi Nong)、考巴生(泰语:เขาคลัง,皇家轉寫:Khao Klang)遺址等。詩貼在當時為地區貿易與信仰中心,在13世紀以後,新興的城鎮羅渦(Lavo,今華富里)與披邁興起,詩貼的地位逐漸沒落。[3] 考古與保護1904年,泰國業餘歷史學家丹龍·拉差努帕從大城與拉达那哥欣岛的歷史文獻中,發現一座名為詩貼的古城。根據他的研究,認為古城應該在華富里府柴八丹縣與碧差汶府碧差汶府治縣之間。1905年拉差努帕在一趟旅行中發現一處遺跡,他相信這個遺跡就是古代的詩貼古城。[4] 1935年荷拉斯·威爾斯對此遺跡進行大規模挖掘,發現了古代的城牆與護城河遺跡,並用這些遺跡重建古代城市的布局。挖掘過程中發現許多陀羅缽地的雕塑,並找到更早時期的印度教毗湿奴、黑天、蘇利耶雕像,這些雕像現收藏於曼谷國立博物館。[2]:33, 35 自1978年起,泰國藝術廳對詩貼古城進行調查、挖掘、研究和古蹟維護,並設立詩貼歷史公園。詩貼歷史公園在2019年列為泰國世界遺產的預備名單[5],2023年以「詩貼古鎮及其相關之陀羅缽地古蹟」名稱列入世界遺產名單[6]。 圖集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