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懋(464年—532年),字昭哲,高陽新城人[1][2],南北朝南齊、南梁官員。曹魏鎮北將軍許允的九世孫;劉宋給事中、著作郎、桂陽太守許珪之孫;南齊太子家令、冗從僕射許勇惠之子。
生平
許懋年少就失去雙親,個性孝順,父親逝世時服喪超過禮儀;他也勤奮好學,得到州內居民稱讚。十四歲時他進入太學,學習《毛詩》,日間聽從老師講學,晚上就自己而覆述講學,有數十百人來聽講,因此撰寫《風雅比興義》十五卷,流行於世;同時又了解以前的事,稱為儀注學[1][2]。許懋從後軍豫章王蕭嶷的行參軍起家,轉為法曹,獲推舉茂才,轉任驃騎大將軍儀同中記室。文惠太子得知就召見他,讓他在崇明殿侍講,除授太子步兵校尉。永元年間轉任散騎侍郎,兼任國子博士,又和司馬褧等人友好,僕射江祏很是甚尊重,號稱「經史笥」。南梁天監初年,吏部尚書范雲推舉他參詳五禮,擔任征西鄱陽王蕭恢的諮議參軍,兼著作郎,在文德省待詔。當時有人請封會稽禪國山,梁武帝高祖平素愛好禮儀,因此召集儒士,草擬封禪制度。許懋上書反對,得武帝嘉獎接納,並推論演繹他的奏議作為請封者的答旨,於是停止封禪[3][4]。
之後許懋轉任太子家令。劉宋、南齊舊制儀,郊祀使用袞冕,在天監七年(508年)他才請求造禮服郊祀,其他禮儀他也一一校正,因為腳病外任始平太守,在郡內當政有才能名聲,加散騎常侍,轉為天門太守。中大通三年(531年),皇太子蕭統召儒生參考著錄《長春義記》,次年(532年)拜中庶子,同年逝世,虛歲六十九,撰寫《述行記》四卷、文集十五卷,兒子許亨[5][6]。
引用
- ^ 1.0 1.1 《梁書·卷四十·列傳第三十四》:許懋字昭哲,高陽新城人,魏鎮北將軍允九世孫。祖珪,宋給事中,著作郎,桂陽太守。父勇惠,齊太子家令,冗從僕射。懋少孤,性至孝,居父憂,執喪過禮。篤志好學,爲州黨所稱。十四入太學,受《毛詩》,旦領師說,晚而覆講,座下聽者常數十百人,因撰《風雅比興義》十五卷,盛行於世。尤曉故事,稱爲儀注之學。
- ^ 2.0 2.1 《南史·卷六十·列傳第五十》:許懋字昭哲,高陽新城人,魏鎮北將軍允九世孫也。五世祖詢,晉征士。祖珪,宋給事中,著作郎,桂陽太守。父勇慧,齊太子家令,冗從僕射。懋少孤,性至孝,居父憂執喪過禮。篤志好學,為州黨所稱。十四入太學,受毛詩,旦領師說,晚而覆講,坐下聽者常數十百人,因撰風雅比興義十五卷,盛行于時。尤明故事,稱為儀注學。
- ^ 《梁書·卷四十·列傳第三十四》:起家後軍豫章王行參軍,轉法曹,舉茂才,遷驃騎大將軍儀同中記室。文惠太子聞而召之,侍講于崇明殿,除太子步兵校尉。永元中,轉散騎侍郎,兼國子博士。與司馬褧同志友善,僕射江祏甚推重之,號爲「經史笥」。天監初,吏部尚書范雲舉懋參詳五禮,除征西鄱陽王諮議,兼著作郎,待詔文德省。時有請封會稽禪國山者,高祖雅好禮,因集儒學之士,草封禪儀,將欲行焉。懋以爲不可……高祖嘉納之,因推演懋議,稱制旨以答,請者由是遂停十年。
- ^ 《南史·卷六十·列傳第五十》:起家後軍豫章王行參軍,轉法曹。舉秀才,遷驃騎大將軍儀同中記室。文惠太子聞而召之,侍講於崇明殿。後兼國子博士,與司馬褧同志友善。僕射江祏甚推重之,號為經史笥。梁天監初,吏部尚書范雲舉懋參詳五禮,除征西鄱陽王諮議參軍,兼著作郎,待詔文德省。時有請會稽封禪者,武帝因集儒學士草封禪儀,將行焉,懋建議獨以為不可。帝見其議,嘉納之,由是遂停十年。
- ^ 《梁書·卷四十·列傳第三十四》:轉太子家令。宋、齊舊儀,郊天祀帝,皆用袞冕,至天監七年,懋始請造大裘。……凡諸禮儀,多所刊正。以足疾出爲始平太守,政有能名。加散騎常侍,轉天門太守。中大通三年,皇太子召諸儒參錄《長春義記》。四年,拜中庶子。是歲卒,時年六十九。撰《述行記》四卷,有集十五卷。
- ^ 《南史·卷六十·列傳第五十》:轉太子家令。凡諸禮儀,多所刊正。以足疾,出為始平太守,政有能名,加散騎常侍,轉天門太守。中大通三年,皇太子召與諸儒錄長春義記。四年,拜中庶子。是歲卒。撰述行記四卷,有集十五卷。子亨。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 《梁書/卷40》,出自姚思廉《梁書》
- 《南史/卷60》,出自李延壽《南史》
参考文献
- 《梁書》·卷四十·列傳第三十四
- 《南史》·卷六十·列傳第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