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州國民道場

臺南州國民道場入口
臺南州國民道場的青年隊作業景象,後方可見日輪舍

22°58′24″N 120°12′24″E / 22.973285°N 120.206586°E / 22.973285; 120.206586臺南州國民道場,位於日治臺灣臺南州台南市桶盤淺,興建於1941年,為訓練台南州民體魄與皇民精神的設施,其與周遭的多項設施構成了一個大型的皇民鍊成場域。其位於現今臺南市南區臺南市立棒球場國民路一帶。臺南州原本計畫將此區域興建為類似明治神宮外苑的綜合體育場[1],然而大部分設施並未完工。其中的忠靈塔,動員了台南州青年奉仕勞動興建[2]

介紹

臺南州國民道場於1942年6月開場,其設施包含浴場、禊場日语(淨身處)、教室、講堂、食堂、本部、日輪舍。「日輪舍」或稱「日輪兵舍」,為圓形竹製臨時道場建築,故稱為日輪。其一棟約38坪,供50人居住。原計畫興建20棟,以容納1,000人為目標。受訓者為臺南州青年團員,每梯次300人,期間為一個月[3][4]。原址位於竹溪禪寺會館附近。

周邊設施

臺南州國民道場位於圖中下方處

臺南州國民道場周圍共計畫設立12項設施,其中包含既有的的台南市野球場、游泳池,以及網球場、州民廣場、州民道場、忠靈塔、相撲場、武德殿、公會堂、陸上競技場、大弓場、馬場。第一期工程於1941年開始,項目為州民道場、州民廣場、相撲場和忠靈塔[1][3],後期工程則未完工。

忠靈塔

原本在臺南公園內有一忠魂碑,後來於1939年計畫另設台南忠靈塔於州民廣場東側[1],祀奉因戰爭去世的台南州民,建設工程於昭和16年(1940)開始,地址選定臺南市汐見丘(今臺南市青少年極限運動公園內),並動員州下居民、中學校學生進行勞動。[5]當時的《臺灣日日新報》報導將忠靈塔視為最主要的設施,國民道場僅為「附設」設施[6]。忠靈塔於1944年完工,上有末代台灣總督安藤利吉所題之「忠靈塔」。1948年將原文字抹除,改為「積健為雄」四字。

公會堂

由於在市區內的公會堂在當時已落成30餘年,原計畫在州民廣場建造一個能容納3,000人的全台最大的公會堂。[7]

其他

  • 臺南州國民道場後來成為臺南體育公園的一部分。外圍道路戰後則命名為「國民路」至今。
  •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修復並出版了當時由臺灣總督府製作拍攝的《國民道場》紀錄影片,其內容即為臺南州國民道場[8]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忠靈塔建設譚. 臺灣時報發行所. 1941-10-15. 
  2. ^ 皇民奉公運動と其指導體驗. 臺灣地方自治協會. 1941-09-01. 
  3. ^ 3.0 3.1 臺南の日輪兵舍 汐見ヶ丘の皇民鍊成聖域を視る. 臺灣時報發行所. 1942-08-01. 
  4. ^ 黃慶祥. 臺南忠靈塔奉仕作業の感想. 1941-08. 
  5. ^ 臺南忠靈塔預定地. 校園生活記憶庫. [2023-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1). 
  6. ^ 〈臺南市に忠靈塔 國民道場も附設して 州民鍊成の聖地建設〉. 《臺灣日日新報》. 1940-11-05: 5. 
  7. ^ 臺灣建築會誌-臺南市に公會堂. 社團法人臺灣建築會. 1941-10-15. 
  8. ^ 台史博修復館藏 出版日治時期紀錄片. 自由時報. 2008-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