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巷
粉巷是位于西安市内的一条街道,因明清时期遍布磨面的作坊和粮店而得名。[1]现在粉巷街道两边种植了合欢树,亦开有不少时尚小店。[1] 历史隋唐时期,粉巷所在地位于长安城皇城内,约在太常寺北,皇城第六横街中段,东口在安上门街。明末清初时,以“粉”为街名。粉巷也是西安府城里的猪市所在地。辛亥革命后,军政府在粉巷设立粮食平粜处,将接收的清朝库存粮食十几万石,开仓平粜。粉巷也是1949年前西安市三大粮食市场之一。[1] 粉巷也是西安较早的金融中心的一部分:自清代开始,在盐店街、五味什字、南院门、粉巷一带,集中分布了不少钱庄。1933年11月,交通银行在西安开办的第一家分行就在粉巷。194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市分行也将地址选在了粉巷。1931年,西安首家私人集资经营的信托公司“通济信托公司”在粉巷成立。[1] 西安市最早的公共汽车站,也在粉巷,1943年,“西安粉巷汽车站”正式运营,开通从西安到韦曲、太乙宫、王曲的交通车。[1] 知名地点同名小说退休教师李希仲以清末至民国六十年间的变革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粉巷》。[2] 参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