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蛾

皇蛾
成蟲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鱗翅目 Lepidoptera
科: 天蠶蛾科 Saturniidae
属: 蛇头蛾属 Attacus
种:
皇蛾 A. atlas
二名法
Attacus atlas
Linnaeus, 1758

皇蛾(學名:Attacus atlas)是鱗翅目天蠶蛾科屬下的一種蛾,以體型巨大著名。皇蛾通常出沒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森林,主要分佈在臺灣中國大陸南部、東南亞馬來群島泰國以至印度尼西亞[1]印度,當地居民有飼養皇蛾的習慣,主要目的在於抽取牠們的蠶,不過這個習慣並非基於商業因素。

特徵

皇蛾被認為是全球最巨大的蛾。[2]牠的龐大翅膀最高紀錄有400平方厘米之廣,其前翅的最長長度亦足有25至30厘米。《哥斯拉》系列電影中的著名怪獸摩斯拉,就是以皇蛾作為原型。皇蛾展翅後的翅幅幾乎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雌性的體積普遍較雄性為巨(不過如果純粹計算翅幅的話,皇蛾仍屈居於有「白巫蛾」之稱的強喙夜蛾之下[3])。

皇蛾的英語名字是「Atlas moth」,可能源自希臘神話泰坦之一的阿特拉斯,亦可能是因為牠的翅膀長得像地圖。而在香港,皇蛾又被稱為「蛇頭蛾」,原因是皇蛾的前翅末端部份,圖案形態非常像的頭部。[4]

與一般天蠶蛾類相同,皇蛾的觸角是呈羽毛狀的。大部份皇蛾都以栗色為主色,身體呈三角形,前翅及後翅上都長著有黑色邊線的狀紋。關於皇蛾何以會擁有如此誇張而迷幻的翅膀,暫時尚未有明確的解釋,但大部分學者相信這雙翅膀在某程度上有迴避獵食者的作用,並且很有可能為皇蛾的保護色,以與眼鏡蛇相似的花紋來迷惑敵人,達到威嚇的效果是普遍學者相信的。皇蛾的身體有毛,與其翅膀相比之下顯得非常細小。皇蛾根據地理及亞種的分別而有著不同的體紋及顏色。雄性皇蛾的體型及翅膀均較雌性為小,然而其觸鬚卻比雌性皇蛾為寬闊及稠密。成蟲後的皇蛾口部器官會脫落,因此不能進食,牠們僅靠幼蟲時代吸取在體內的剩餘脂肪維持生命,大概一至兩個星期後便會死去[5]

繁殖

雌性皇蛾在性活動方面是被動的,牠們會釋放強烈的性費洛蒙以吸引雄性皇蛾接近。雄性皇蛾的羽狀觸鬚擁有敏銳的化學物質接收系統,即使遠在數公里之外,只要迎著順風,牠們就能感應雌性皇蛾所釋放的費洛蒙。[6]皇蛾普遍沒有穩定的飛行習性,因此雌性皇蛾並不會在破後飛得太遠,牠們只會在附近觀察空氣的流動方向,找出一個滿意的棲身之所,以便傳播牠們的費洛蒙。

交配後的雌性皇蛾每次生產一定數量的,每枚卵直徑僅有2.5毫米,牠們會把蛾卵藏於樹葉的陰暗面待其孕育。約兩周後,呈綠色毛蟲出生,並盡情地啃食出生處的葉子。皇蛾幼蟲的背部長有一列肌質的角刺,角刺上鋪著一層白色的蠟質。幼蟲約成長至12厘米長的時候,牠便會開始在枯葉間結蛹。成蟲皇蛾約於四周後破蛹而出。

参考资料

  1. ^ Holloway,J.D. 《The Moths of Borneo》第三部份〈Lasiocampidae、Eupteroptidae、Bombycidae、Brahmaeidae、Saturniidae、Sphingidae〉。吉隆坡:Southdene有限公司,1987年。
  2. ^ Watson,A.及Whalley,P.E.S.:《The Dictionary of Butterflies and Moths in colour》。英國倫敦:Peerage Books,1983年。ISBN 0-907408-62-1
  3. ^ Walker,T.J.:《Book of Insect Records》。佛羅里達大學,2001年Lepidopteran size records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8-03-02.
  4. ^ 饒戈:《香港昆蟲圖鑑》頁655。香港九龍Hong Kong Discove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ISBN 988-97173-9-5
  5. ^ Peigler,R.:《A revision of the Indo-Australian genus Attacus》。美國加州鱗翅目研究基金有限公司,1989年。ISBN 9611465-2-7
  6. ^ Shepherd,G.M.:《Chemical Senses》神經生物學第三版,牛津大學出版社。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