瓔珞木
瓔珞木(學名:Amherstia nobilis)又名緬甸之光,屬豆目豆科,為瓔珞木屬的唯一物種,原生於緬甸及泰國的熱帶雨林,是一種常綠喬木,擁有大而豔麗的花序,雖被人們栽種而常見於園藝,但在野外卻相當罕見,在其原生地採集到的標本僅有幾次記錄。 名稱瓔珞木屬之學名Amherstia取自於英國女性植物學家、普利茅斯伯爵夫人莎拉·阿默斯特之姓氏,以紀念她與女兒對植物學之貢獻。種小名nobilis在拉丁語中意為“高貴”。 緬甸人稱之為“緬甸之光”( 緬甸語:သော်ကကြီး)。也有“樹蘭花”(紫荊屬之中亦有同名者)、“天國之樹”等名稱。 形態本種為中型到大型喬木,可高達20米。其大型總狀花序自樹上垂下;總花梗長,末端為緋紅色,花朵由基部向末端依次開放;每朵花的花梗上各有一對緋紅色的大型苞片對生、宿存;花朵豔麗,花瓣5片,大小不等,左右對稱,其中2片(龍骨瓣)微小,基本上皆為緋紅色,兩片中型花瓣(翼瓣)的頂端則是黃色的,最大的花瓣(旗瓣)則寬且呈扇形的,具有波浪狀的上緣并有一黃色三角形從花唇一直延伸到花朵內部。此旗瓣可以長7.5厘米,末端寬4厘米。有9或10個雄蕊,其中9個部分融合成粉紅色的鞘;雄蕊有兩個不同的長度,較長的具有較大的花藥。 羽狀複葉有6至8片大型小葉,大致為寬長披針形,下方蒼白。 莢果長11至20厘米,大致呈彎刀形,未成熟為綠色,成熟時轉紅色,其木質的外殼開裂以散佈種子。 分布本種除了原生地緬甸及泰國,也被引入到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馬來半島、爪哇島、新幾內亞等地。[1] 分類本屬屬於甘豆亞科、瓔珞木族,大致上是瓔珞木族的基群成員,與其它同族成員的關係基本如下[2]: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