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八府浙东又称浙东八府、上八府,是浙江历史文化分区,起源于唐代浙江东道,指原浙江省内以钱塘江为界,钱塘江以东的所有府州,与杭嘉湖平原的浙西「下三府」对立。八府即寧波府、紹興府、台州府、溫州府、處州府(今麗水市)、金華府、衢州府、嚴州府(今建德市)[1]。其中金、衢、嚴三府又可独稱「上三府」。 由來早在战国时期,楚灭越以后,在钱塘江以西置江东郡,而以东为越人割据。汉以后,吴郡和会稽郡以钱塘江为界。唐肅宗時析江南東道為浙江東路和浙江西路,錢塘江以南稱浙東,以北稱浙西,而在这时浙东就有“上八府”的说法[2]。 宋设两浙东路。元朝設浙東海右道;元末朱元璋設浙江行中书省,将宋元时期的两浙格局打破,錢塘江以南地勢較高的八個府也就是宋代兩浙東路,就稱為上八府。 文化浙东地区自宋以来就是学术重地,儒学、佛学都非常发达,而浙东金华府在历史上有“江南邹鲁”的美誉[3]。浙东学派源于二程学说,南宋时的“永嘉学派”、“金华学派”则为学术之先驱,相较之浙西学术,浙东更加注重历史研究,推崇精通一门的专家,注重实际利益,提倡“经世致用”,在地方修志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4][5][6][7]。其大家有如宋代叶适、明代王阳明、清末明初黄宗羲等[8]。 相关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