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田梅子
津田梅子(日语:津田 梅子/つだ うめこ Tsuda Umeko,1864年12月31日—1929年8月16日),是明治時代的教育者、日本女子教育的先驅。父親是舊江戶幕府幕臣、出身東京府士族的津田仙。津田梅子是其次女。初名むめ mume,後於1902年改漢字名梅子。 早年生平在1871年(明治4年),明治政府出使西方,希望能夠就改正不平等條約問題向外國進行交涉、並視察歐美諸國的現代化發展。這就是明治維新早年外交歷程中,最大規模的派遣出使運動—岩倉使團。津田梅子在父親的安排下,也有隨行使節團出使美國,是成為使團中五名女團員的其中最年輕的一位。同年11月使團於橫濱出發、橫越太平洋後在加利福尼亞登陸,並於在同年12月抵達美國首都華盛頓。 津田梅子在美國進行留學生活,長居美國。她在美國進修英語及鋼琴,在她十一年留美生活期間,她開始萌生信奉基督教的思想,她在1873年受了洗成為了教徒。1878年,在喬治鎮學院(Georgetown Collegiate Institute)毕業以後、她進入了私立女學校the Archer Institute繼續進修拉丁語及法語語學、英語文學、自然科學、心理學、藝術。在1881年由於北海道開拓使黑田清隆發出歸國命令、在學途中的山川捨松為梅子提出延長申請、最終在1882年7月畢業。並在11月時回國。 回到日本在1882年她回國以後,津田梅子幾乎忘記了如何說日本語,而且她面對着很大的適應問題,她感受到西方和日本之間在對待女性地位的落差,即使面對她相較已算是西化的父親,仍感覺到強烈的傳統男尊女卑的思想。她回日後成為伊藤博文孩子的老師,1885年又在一間專門給予華族女兒就讀的學校—學習院女學部工作,擔當英語教師。在三年多時間的華族教育生涯中,她不認同華族女子學校的教學風氣及學校政策,因為學校並非要求學生以學習知識充實自己作目標,而是希望學生成為一個順服的賢妻良母。津田梅子又再次產生赴美的念頭。 推動女子教育在獲得校長西村茂樹的兩年間留學許可後。在1889年7月津田梅子再度赴美。因為當時熱衷研究達爾文的進化論,於是她在賓夕凡尼亞州的布林茅爾學院(Bryn Mawr College)專攻生物學,她亦有攻讀教育課程。同時她開展了協助其他日本女性出國留學的念頭,她發表公開言論,以及提供八千元,作為女性出國留學的資助。 她回國以後,她通過公開言論再推動女子教學,1889年的女子教育法確保了一個府縣必須要有一間女子高中,不過,這些女子高中的品質始終因政府政策的干預而不及男子高中,於是津田梅子1900年在東京的麴町創立女子英學塾,是類似類似美國衛斯理學院的私立女子名校,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予女子,津田英學塾提倡博雅教育。由於面對資金短缺,因此津田梅子需盡力籌措經費,經過她多番奔走,1903年女子英學塾終取得官方支肋。而在1905年,津田梅子成為首任東京基督教女青年會的主席。在1915年,政府褒獎津田梅子在推動女子教育的貢獻,授予她勲六等寶冠章(當時較高勳等的勳章保留給皇族、華族女子或宮中女官。戰後才有女子學校校長獲頒勳三等甚至勳二等寶冠章的例子,身為女子教育先驅的津田梅子反而只得到勳六等)。 逝世由於津田梅子在津田英學塾工作付出太多心力,引致她身體日漸衰弱。在1919年,她回到鎌倉的別莊休養,在經過長期的病患後,她在1929年8月16日病逝,享壽六十四歲。在她死後,女子英學塾1933年易名作津田英學塾,在1943年,又名作津田塾專門學校,終在1948年,升格作大學,名為津田塾大學。她葬於東京都小平市的津田塾大學校園內。 評價津田終生未婚,將其全副心力奉獻於女子高等教育,帶來社會上就女子地位的改革。 紀念日本副總理暨財務大臣麻生太郎於2019年4月9日的記者會上公佈新款日元紙鈔的設計,其中5,000元紙鈔上的人物為津田梅子,新款紙鈔於2024年7月3日起發行[1][2]。 參見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