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蝸牛法国蝸牛(法語:Escargots,法语发音:[ɛskaʁɡo] (ⓘ)),又稱作法式焗蝸牛,既可以指法国菜中那一道有奶油香蒜味的焗烤蝸牛,也可以指所有法國原產的蝸牛品種。 可食用的品種在世界上並非所有的蝸牛都可以食用,當中大多數只是體型太小而無法食用,即使在可食用的品種裡也會不同品種的口感。 在法國,最常食用的蝸牛物種是羅馬蝸牛(Helix pomatia)。最此之外,有一類稱為法語:Petit-Gris的蝸牛包含了多個物種,計有散大蜗牛(Helix aspersa[1],又稱花園蝸牛 Cornu aspersum)及歐洲蝸牛(Helix lucorum),均為食用品種。在歐洲其他地方,也有人吃Elona quimperiana。 在亞洲有食用蘋果螺科物種的,而這些人在移居北美洲後也把這習慣帶來。營養分析認為蝸牛是優良蛋白質的來源。 烹調與食用由於蝸牛日常以泥土、腐殖質及各種不同品種的樹葉作食糧,蝸牛胃部裡的食物殘餘可能對人體有害。因此,在烹調之前,一定要先讓蝸牛禁食,讓蝸牛排出所有殘餘的食物,才可以把它們的消化系統切除,以準備食用。由於這項處理過程需時多天,一般急凍的蝸牛都已清理過。在美國及歐洲,亦有蝸牛農場專門培養烹調用的蝸牛。這些蝸牛的食糧都是研磨後的穀物,使食客可以放心食用。 營養價值法国蜗牛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大约含有15%蛋白质,2.4%脂肪以及大约80%的水分。[2] 做法一般來說,蝸牛在烹調前都已把它的殼和內臟移除。最常見的烹調方式是與大蒜和奶油一起烹煮,然後把煮好的蝸牛肉和汁液放進殼裡。蝸牛一般都會用有小凹坑的碟來上菜,以防止蝸牛在碟上滾動。法国人也發明了一种专门吃蜗牛的叉子和钳子。鉗子的外貌像女性的睫毛鉗,而叉子則是一條很細的兩指叉。 除了用大蒜和黄油一起煮,亦有模仿海鮮的煮法,把蝸牛肉與马铃薯泥及培根一起烤焗。 參看外部链接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