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的主題是1971年美国音乐剧。关于同名电影,請見「
油脂 (電影)」。
《油脂》(英語:Grease,又名《火爆浪子》、《青春狂热》)是美國作曲家吉姆·雅各布斯和沃倫·凱西於1971年創作的音樂劇。该剧以1950年代美國工人階級出身的青少年亞文化油脂者命名,敘述了在芝加哥一間虛構高中韋迪爾高中(原型為公立高中威廉·霍華德·塔夫脫高中[1])的十名高中生探索對朋輩壓力、政治、個人核心價值和愛情的疑惑。剧中歌曲重現了1950年代的搖滾風格。《油脂》在芝加哥首演后被贬为一部不修边幅、具攻擊性和低俗的音樂劇,但其後的製作減少了有關內容[2]。《油脂》反映了青少年懷孕、童黨等社會問題。它的主題亦包含愛情、友誼、青少年犯罪、青春期時的性爆發,以及階級意識和階級鬥爭。
《油脂》在1971年於芝加哥金士顿矿业剧院首次公演[3],並于1972年6月7日在紐約曼哈頓中城的布罗德赫斯特剧院公演[4]。《油脂》现已成為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直至1980年落幕,它共在百老匯演出了3388次[4],打破了《屋顶上的提琴手》3242場的公演紀錄,成為百老匯公演次數最多的音樂劇,直至1983年被《歌舞線上》打破,但截至2015年4月仍為百老匯第十五最多公演場數的音樂劇[5]。《油脂》在1973年6月在倫敦首演時[4],亦曾經揚威倫敦西區劇院,並在1978年改編成電影。《油脂》亦是中學話劇團、區域劇院和社區劇院較常演出的劇目之一[6]。
製作歷史
製作背景
1959年,搖滾音樂開始在美國盛行[2]。而性自由亦逐步開放[2],至1970年代更掀起性革命[2]。加上受當時美國反戰浪潮,以及同類音樂劇《咖啡邦戈》、《毛髮》等的影響[2],《油脂》便在這個浪潮之下應運而生[2]。
1971年芝加哥版和1972年百老匯版
《油脂》的創作背景源自編劇之一吉姆·雅各布斯在母校威廉·霍華德·塔夫脫高中的回憶[1]。沃倫·凱西其後加入與吉姆·雅各布斯共同創作。
《油脂》在1971年於芝加哥林肯大道的金士顿矿业剧院首次公演[3]。製片人肯·韋斯文和玛克辛·福克斯在收看芝加哥公演之後,與編劇達成協議,取得《油脂》在外百老匯的製作權和公演權[7]。製作團隊於是由芝加哥遷到紐約,以集中在《油脂》紐約版的製作。《油脂》紐約版由湯姆·摩爾執導,帕特里夏·伯奇編舞(其後她亦參與電影版的編舞工作,並執導其續集),1972年2月14日在曼哈頓下城的伊頓劇院公演[8]。雖然地理上當時《油脂》在外百老匯公映,但其製作已達到百老匯水準[9],因此該劇在第二十六屆東尼獎中獲得7項提名[8]。
1972年6月7日,《油脂》遷至百老匯布罗德赫斯特剧院公演[8],再在同年11月21日遷至皇家劇院公演[8],並在該劇院一直公演至1980年1月27日[8]。在公演最後五週,《油脂》再遷往座位更多的庄严剧院公演[8],直至1980年4月13日落幕[8]。由在百老匯首演至落幕起計,《油脂》共進行3388次公演[8]。
1972年百老匯首演時的演員陣容包括巴里·博斯特威克(飾演丹尼)、卡罗尔·德马斯(飾演桑迪)、阿德里安娜·巴博(飾演里索)、蒂莫西·迈耶斯(飾演肯力基)、艾倫·保羅(飾演青年天使和莊尼·加西諾)、沃尔特·伯比(飾演羅傑)、繆思·斯摩(飾演法蘭奇)[10]等。其後出演百老匯版《油脂》的演員包括杰夫·科纳韦(後在電影版飾演肯力基)[11]、盖尔·爱德华兹[12]、馬利盧·亨納爾[13]、彼得·蓋勒[14]、艾琳·格拉夫[15]、朱迪·凯[16]、柏德烈·史域斯[17]、尊·特拉華特(後在電影版飾演男主角丹尼)[18]、杰里·扎克斯[19]、特依特·威廉姆斯[20]等。而李察·基爾亦在此次公演中成為替補演員,他在此次公演的角色包括男主角丹尼、青年天使和文斯·方丹[21]。
1973年西區劇院版
《油脂》在1973年6月在倫敦西區劇院的新倫敦劇院公演[4],由當時仍未成名的李察·基爾擔演男主角丹尼。而倫敦首次公演中的其他演員包括斯泰西·格雷格(飾演桑迪)、斯蒂芬·本特(飾演羅傑)、杰奎 - 安·卡尔(飾演里索)、德里克·詹姆斯(飾演杜迪)等。[22][23]其後,保罗·尼古拉斯、伊莲·佩姬取代李察·基爾和斯泰西·格雷格擔演主角[24]。1979年第二次公演時,則由苏·波拉德和特蕾西·厄尔曼出演主角[25]。
1993年西區劇院版
《油脂》在1993年在倫敦西區劇院的自治領劇院重新公演[26],在1996年10月轉至劍橋劇院繼續演出至1999年9月11日落幕為止[26]。此次重新公演版由大卫·吉尔摩執導[26],主要演員包括克雷格·麦克拉克伦(飾演丹尼,其後改由卢克·戈斯、伊恩·凯尔西、達倫·地飾演)、黛比·吉布森(飾演桑迪,其後改由索尼娅、萨曼莎·沃马克飾演)、麦克·道尔(飾演文斯·方丹)、丹心·歐威茨(飾演帕蒂)、谢恩·里奇(飾演肯力基)、莎莉·安·普雷特(飾演里索)等[26]。該次重演的成功促成首次英國巡迴演出[27],由谢恩·里奇(飾演丹尼)[27]、海倫·威爾(飾演桑迪)、托比·辛森(飾演文斯·方丹和青年天使)、亚历克斯·伯恩(飾演肯力基)、米歇尔·胡珀(飾演里索)等主演[28]。
此版的特色,在於該版包含了四首在電影版出現的歌曲,包括《油脂》、《絕望地貢獻給你》、《桑迪》和《你是我想要的》。「漢堡皇宮男孩」亦在此版改稱為「雷鳥」。
1994年百老匯版
《油脂》在1994年5月11日在百老匯尤金·奥尼尔剧院重新上演,共上演1505場,此前亦有20場預演。該版由杰夫·卡尔霍恩執導和編舞,並由瑞奇·保羅·戈爾丁(飾演丹尼)、波姬·小絲(飾演里索,後改由羅茜·奧唐納飾演)、蘇珊·伍德(飾演桑迪)、亨特·福斯特(飾演羅傑)、梅根·穆兰里(飾演馬蒂)、希瑟·斯托克斯(飾演珍)、比利·波特(飾演青年天使)等主演[29]。
而基於該版的美國巡迴演出則在1994年9月在康涅狄格州紐哈芬市開始,並持續數年。首場巡迴演出的演員包括莎莉·斯特拉瑟斯(飾演林奇老師)、安吉拉·寶帕諾(飾演里索)、雷克斯·史密斯(飾演丹尼)、特丽莎·M·戈尔曼(飾演桑迪)、戴维·琼斯(飾演文斯·方丹)等。而其後成為長駐百老匯演員的波姬·小絲亦曾經在1994年11月參與巡迴演出,並飾演里索一角。其他曾參與巡迴演出的著名演員包括米奇·杜蘭茲(飾演文斯·方丹)、阿德里安·施密德(飾演丹尼)、黛比·吉布森、希瑟·斯托克斯、麦肯齐·菲利普斯、莊士敏·蓋伊、露西·勞倫斯(五人均為飾演里索)、萨顿·福斯特(替補演員,飾演桑迪)、瑪麗莎·珍麗特·華力加(飾演珍)等[30]。
2007年百老匯版和2007年西區劇院版
2007年7月24日,《油脂》在百老匯布鲁克斯·阿特金森剧院再度預演31場,並在同年8月19日第三度公演[31]。此次公演由凯瑟琳·马歇尔執導和編舞[32],此次公演的主角馬克思·科林(飾演丹尼)和劳拉·奧斯尼斯(飾演桑迪)由全國廣播公司節目《油脂:你是我想要的!》選出[33]。本版較貼近電影版,例如本版增加了四首只在電影版出現的歌曲(《油脂》、《絕望地貢獻給你》、《桑迪》和《你是我想要的》)[34],而在本版中,原版的「漢堡皇宮男孩」亦跟從電影版稱為「雷鳥」。此次公演在2009年1月4日落幕,共公演554場。[35]
而西區劇院皮卡迪利剧院亦基於該版在2007年8月8日至2011年4月30日期間重演《油脂》[36]。此次公演的主角丹尼·贝恩(飾演丹尼)和苏珊·麦克法登(飾演桑迪)由獨立電視台節目《油脂是詞》選出[37][38]。在西區劇院的公演結束後,在2011年5月6日在愛丁堡開始英國逐迴演出[36]。
該次巡迴演出的主要演員包括丹尼·贝恩(飾演丹尼)、嘉琳娜·吉莱斯皮(飾演桑迪)、瑞奇·罗哈斯(飾演肯力基)、凯特·萨默塞特·郝(飾演里索)、德里克·安德鲁斯(飾演羅傑)、劳拉·威尔逊(飾演珍)、理查德·文森特(飾演杜迪)、劳伦斯·特劳德(飾演法蘭奇)、乔什·杰维尔(飾演桑尼)、洛伊丝·厄尔文(飾演馬蒂)、达伦·约翰(飾演尤金)、萨米·凯利(飾演帕蒂)、杰森·凯普韦尔(飾演青年天使/文斯·方丹)、南希·希尔(飾演林奇老師)、苏菲·西堅尼(飾演查查)等[39]。
2011年芝加哥版
《油脂》在2011年再次在芝加哥公演,該版基於1971年原版[40]。此次公演由芝加哥美國劇院公司藝術導演P·J·帕帕或利和《油脂》原作者之一吉姆·雅各布斯共同參與製作。該版自2011年4月21日至8月21日期間公演,以紀念《油脂》首次公演40周年[40]。基於版權原因,在此版上演時,有少數劇中歌曲未能在劇中演唱[41]。
劇情
第一幕 (1971年版)
1959年韋迪爾高中舊生在英文老師林奇(在電影版稱為麥基校長)的號召之下重聚。當畢業生代表尤金·霍茲克發表講話時,「漢堡皇宮男孩」(在電影版和後期重新公演版本稱為「雷鳥」)和「粉紅女士」突然出現[42]。
其後,時光倒流回1959學年開學日。「粉紅女士」坐在飯堂,而「漢堡皇宮男孩」則坐在學校門口。插班女生桑迪·杜布雷斯基(在電影版稱為桑迪·奥尔森)向「粉紅女士」(法蘭奇、馬蒂、珍和贝蒂·里索)講述她曾與「漢堡皇宮男孩」的首領丹尼·佐科有過短暫的戀愛關係。在敘述此段關係時,桑迪以浪漫角度描述,而丹尼則向其他「漢堡皇宮男孩」(杜迪、桑尼、罗杰和肯力基)誇大其與桑迪的性關係[42]。
桑迪和丹尼在學校碰到對方,當他們為這次重逢而感高興時,其他「漢堡皇宮男孩」來到,丹尼將桑迪推開一邊。在「漢堡皇宮男孩」離開之後,桑迪感到傷心,此時「粉紅女孩」向她發出馬蒂睡衣派對的邀請。不久,各人聚集在禮堂以欣賞杜迪因購買新結他而舉辦的即兴音乐会[42]。
在馬蒂的睡衣派對,「粉紅女士」嘗試吸煙、喝酒和穿耳環,並談及男孩。馬蒂在睡衣派對講及她對一個海軍陸戰隊隊員弗雷迪的長距離追求。與此同時,「漢堡皇宮男孩」正忙著偷轮毂盖,丹尼戲弄肯力基有關他經常吹噓的「新車」「油脂閃電」[42]。
丹尼在啦啦隊綵排中與桑迪重逢,並打算就上次的事向桑迪道歉。但此時,作為啦啦隊隊長的帕蒂·森各斯對丹尼調情。帕蒂向丹尼談到賽跑選拔賽即將來到,因此丹尼向桑迪說他會參加賽跑隊以證明自己是花心的人。丹尼離開之後,帕蒂和桑迪練習啦啦舞[42]。
「漢堡皇宮男孩」和「粉紅女士」帶著便携式收音机參加公園野餐。羅傑分享了向珍示愛一事,和他向不知情的受害者露出屁股的興趣。里索取笑丹尼正和一個類似於桑德拉·迪伊的女孩墮入愛河,其他油脂者亦隨之加入去取笑還沒有來到野餐的桑迪[42]。
桑迪在此時來到,油脂者亦結束對她的恥笑。桑迪告訴丹尼她以後也不想和他見面。然後,桑迪離開公園,丹尼對桑迪的負面回應不置可否,油脂者亦開始準備學校舞會。丹尼取笑不參加舞會的馬蒂,並聲稱無論如何他們都會成為朋友[42]。
第二幕 (1971年版)
學校舞會當晚,每個人都在體育館享受舞蹈。桑迪獨自一人留在家中聽收音機,並因為想念丹尼而哭泣[42]。
不久之後,肯力基和他的舞伴查查·迪格爾戈里奧,一個來自別校的女孩跳舞。肯力基其後改與原本和丹尼配搭的里索配搭,丹尼遂改為與查查配搭。司儀文斯·方丹宣佈比賽開始,經過幾輪淘汰之後,丹尼和查查奪冠。丹尼獲得兩張汽車影院戲票作為獎勵[42]。
幾天後,肯力基、杜迪和桑尼獲悉查查為「漢堡皇宮男孩」敵人成員的女朋友,並告知法蘭奇。查查向該童黨炫耀她與丹尼跳舞,該童黨於是決定向「漢堡皇宮男孩」挑戰。參加賽跑隊的丹尼,對挑戰表示不相信和疑惑。丹尼基於賽跑比賽,回絕了該童黨的邀請[42]。
在戰鬥之前,肯力基、杜迪和桑尼先到漢堡皇宮買小吃,而法蘭奇因為在美容學校表現不佳而被開除學籍,感叹著自己的未來。此時青年天使出現,呼籲法蘭奇重返校園,但被法蘭奇拒絕[42]。
不久後,肯力基、杜迪和桑尼離開漢堡皇宮,但仍看不見敵對童黨。之後油脂者得悉羅傑失蹤,正當他們打算離開,羅傑突然帶著一條車用天線出現。油脂者抨擊羅傑以此作為遲到的藉口。原來羅傑曾經代表「漢堡皇宮男孩」,獨自一人與該童黨的三位成員決戰[42]。
丹尼和桑迪在「油脂閃電」中欣賞電影,丹尼向桑迪訴說他對肯力基、杜迪和桑尼三人的憤慨,並就三人的行為和他在野餐時的行為向桑迪致歉。丹尼向桑迪送上戒指,他想對桑迪更親密一些,可是一切發生得太快,桑迪走開了。丹尼想念她,並願望能與她再次一起[42]。
幾天後,除丹尼以外的油脂者均來到珍的地庫舉行派對。杜迪在派對中用結他和羅傑一起表演。里索則擔心自己懷孕,但告訴肯力基他不是孩子的父親,並拒絕其他油脂者的優待,提早離開地庫。其後里索和桑迪一起,桑迪問她為何拒絕她的朋友,她就說她對比其他人看來,是一個更好的人。之彼里索離開,桑迪決定了她需要迎合其他油脂者[42]。
第二天,「漢堡皇宮男孩」一起的時候,帕蒂突然悲慘地和傷心地來到,當眾指出丹尼離開賽跑隊和向教練豎中指。「漢堡皇宮男孩」取笑和恭喜丹尼回歸「漢堡皇宮男孩」。桑迪則在「粉紅女士」的協助之下,裝扮成油脂者的夢想約會對象。丹尼對這樣的轉變深感高興,丹尼和桑迪亦互相表達共同感受[42]。
其後,其他「漢堡皇宮男孩」和「粉紅女士」鼓勵丹尼和桑迪破鏡重圓。他們開心地誠邀帕蒂在羅傑家和他們欣賞《米奇老鼠俱樂部》,並獲她答應。而里索最終亦發現自己並沒有懷孕,她和肯力基亦因此復合。在大團圓結局的襯托之下,「漢堡皇宮男孩」、「粉紅女士」、桑迪和帕蒂唱歌慶祝友誼長存[42]。
2007年版改動
2007年重新上演的版本中,「漢堡皇宮男孩」改稱「雷鳥」[31],開頭亦被完全改動。2007年版的開頭,改為根據同名電影情節改編,即桑迪與丹尼在海邊渡假聖地相遇並一見傾心[31],在假期結束時,桑迪問丹尼:「我們完了嗎?」,丹尼答他們的戀愛才剛開始。然後情景返回學校,由油脂者唱出他們的反叛生活。
在2007年版第二幕,在丹尼和查查勝出比賽之後,桑迪在比賽結束後不久得悉消息,趕往會場,丹尼沒有留意桑迪在會場。雖然丹尼在此時對並沒有理會桑迪,桑迪不能停止想念丹尼。
角色及演員
曲目
1972年百老匯版
- 第一幕
- 《校歌》(Alma Mater) – 林奇老師、帕蒂、尤金和眾人
- 《校歌 (惡搞)》(Alma Mater (Parody)) – 粉紅女士和漢堡皇宮男孩
- 《夏之夜》 – 桑迪、丹尼、粉紅女士和漢堡皇宮男孩
- 《那些魔法改變了》 – 粉紅女士和漢堡皇宮男孩
- 《弗雷迪,我的爱》(Freddy, My Love) – 馬蒂和粉紅女士
- 《油脂閃電》(Greased Lightnin') – 肯力基和漢堡皇宮男孩
- 《韋迪爾戰鬥歌》(Rydell Fight Song) – 桑迪和帕蒂
- 《露股》(Mooning) – 羅傑和珍
- 《看著我,我是桑德拉·迪伊》- 里索和粉紅女士
- 《我们一起去吧》(We Go Together) – 眾人
|
- 第二幕
- 《在高中舞會上躍動》(Shakin' at the High School Hop) – 眾人
- 《下雨的舞会之夜》(It's Raining on Prom Night) – 桑迪和電台歌手
- 《在高中舞會上躍動 (重奏)》 (Shakin' at the High School Hop (Reprise)) – 眾人
- 《天生手捷舞》(Born to Hand Jive) – 莊尼·加西諾和眾人
- 《美容學校輟學》 – 青年天使、法蘭奇和合唱團
- 《孤身在汽車影院》(Alone at a Drive-in Movie) – 丹尼和漢堡皇宮男孩
- 《搖滾派對女王》(Rock 'N' Roll Party Queen) – 杜迪和羅傑
- 《还有更糟糕的事情我可以做》 – 里索
- 《看著我,我是桑德拉·迪伊(重奏)》- 桑迪
- 《所有人哽咽起来》(All Choked Up) – 桑迪、丹尼、粉紅女士和漢堡皇宮男孩
- 《我们一起去吧(重奏)》(We Go Together (Reprise)) – 眾人
|
學校版
- 第一幕
- 《校歌》 – 林奇老師、帕蒂、尤金和眾人
- 《校歌 (惡搞)》 – 粉紅女士和漢堡皇宮男孩
- 《夏之夜》 – 桑迪、丹尼、粉紅女士、漢堡皇宮男孩和帕蒂
- 《那些魔法改變了》 – 杜迪、粉紅女士和漢堡皇宮男孩
- 《弗雷迪,我的爱》 – 馬蒂和粉紅女士
- 《油脂閃電》 – 肯力基和漢堡皇宮男孩
- 《韋迪爾戰鬥歌》 – 桑迪和帕蒂
- 《露股》 – 羅傑和珍
- 《看著我,我是桑德拉·迪伊》- 里索
- 《我们一起去吧》 – 粉紅女士和漢堡皇宮男孩
|
- 第二幕
- 《下雨的舞会之夜》 – 桑迪和電台歌手
- 《在高中舞會上躍動》 – 眾人
- 《天生手捷舞》– 莊尼·加西諾和眾人
- 《美容學校輟學》 – 青年天使、法蘭奇和合唱團
- 《孤身在汽車影院》 – 丹尼和漢堡皇宮男孩
- 《搖滾派對女王》 – 杜迪和羅傑
- 《看著我,我是桑德拉·迪伊(重奏)》- 桑迪
- 《所有人哽咽起来》 – 桑迪、丹尼、粉紅女士和漢堡皇宮男孩
- 《我们一起去吧(重奏)》 – 眾人
|
1993年西區劇院版
- 第一幕
- 《桑迪》 – 丹尼和桑迪
- 《油脂》 – 眾人
- 《夏之夜》 – 桑迪、丹尼、粉紅女士和雷鳥
- 《那些魔法改變了》 – 杜迪和雷鳥
- 《弗雷迪,我的爱》 – 馬蒂和粉紅女士
- 《看著我,我是桑德拉·迪伊》- 里索
- 《油脂閃電》 – 肯力基和漢堡皇宮男孩
- 《韋迪爾戰鬥歌》 – 桑迪和帕蒂
- 《露股》 – 羅傑和珍
- 《我们一起去吧》 – 粉紅女士和雷鳥
|
- 第二幕
|
1994年百老匯版
- 第一幕
- 《校歌》/《我们一起去吧》 – 眾人
- 《我们一起去吧》 – 小孩、粉紅女士和漢堡皇宮男孩
- 《夏之夜》 – 桑迪、丹尼、粉紅女士、漢堡皇宮男孩、尤金和帕蒂
- 《那些魔法改變了》 – 杜迪和漢堡皇宮男孩
- 《弗雷迪,我的爱》 – 馬蒂和粉紅女士
- 《油脂閃電》 – 肯力基和漢堡皇宮男孩
- 《油脂閃電(重奏)》 – 里索和漢堡皇宮男孩
- 《韋迪爾戰鬥歌》 – 桑迪和帕蒂
- 《露股》 – 羅傑和珍
- 《看著我,我是桑德拉·迪伊》- 里索
- 《因为我没有你》 – 桑迪
- 《我们一起去吧》 – 粉紅女士和漢堡皇宮男孩
|
- 第二幕
- 《在高中舞會上躍動》 – 眾人
- 《下雨的舞会之夜》 – 桑迪、珍和電台歌手
- 《在高中舞會上躍動 (重奏)》 – 管弦樂團和小孩
- 《天生手捷舞》– 莊尼·加西諾和眾人
- 《美容學校輟學》 – 青年天使和女天使
- 《孤身在汽車影院》 – 丹尼和漢堡皇宮男孩
- 《搖滾派對女王》 – 杜迪和羅傑
- 《还有更糟糕的事情我可以做》 – 里索
- 《看著我,我是桑德拉·迪伊(重奏)》- 桑迪和里索
- 《終場組曲》(Finale Medley)(包括《所有人哽咽起来》) – 眾人
|
2007年百老匯版
- 第一幕
- 《序幕》(Prologue) – 演奏
- 《油脂》 – 眾人
- 《夏之夜》 – 桑迪、丹尼、粉紅女士、雷鳥、尤金和帕蒂
- 《那些魔法改變了》 – 杜迪和雷鳥
- 《弗雷迪,我的爱》 – 馬蒂和粉紅女士
- 《油脂閃電》 – 肯力基和雷鳥
- 《韋迪爾戰鬥歌》 – 桑迪和帕蒂
- 《露股》 – 羅傑和珍
- 《看著我,我是桑德拉·迪伊》- 里索
- 《我们一起去吧》 – 粉紅女士和雷鳥
|
- 第二幕
- 《在高中舞會上躍動》 – 眾人
- 《下雨的舞会之夜》 – 桑迪和珍
- 《天生手捷舞》– 莊尼·加西諾和眾人
- 《絕望地貢獻給你》 – 桑迪
- 《美容學校輟學》 – 青年天使和女天使
- 《桑迪》 – 丹尼
- 《搖滾派對女王》 – 杜迪和羅傑
- 《还有更糟糕的事情我可以做》 – 里索
- 《看著我,我是桑德拉·迪伊(重奏)》- 桑迪和里索
- 《你是我想要的》 – 丹尼、桑迪、粉紅女孩和雷鳥
- 《我们一起去吧(重奏)》 – 眾人
- 《油脂組曲》(Grease Medley) – 眾人
|
媒體評價及影響
《油脂》剛在百老匯上演時,由於搖滾音樂仍未是音樂劇的主流歌曲類型,加上劇情涉及一夜情、未成年懷孕等相對敏感的內容,故當時的評論界對《油脂》的反應較為冷淡[43]。例如,《油脂》在外百老匯公演時,一名電視評論員指出《油脂》是他一生看的音樂劇中最差的[2]。此情景直至1978年同名電影上映後才有所轉變,並成為英國第四頻道一百大最偉大的歌舞片之一[44]。英國《鏡報》在當時的評論就曾這樣評價《油脂》:「注入一劑天然能量,快速、強烈、興奮……樂趣無窮!」[45]。但在1994年百老匯版上演時,評論界對《油脂》的評論仍然一般。
《油脂》上演時,由於其流行音樂的風格,顛覆了當時音樂劇界以爵士樂為主的音樂風格,而受到百老匯觀眾的歡迎[43]。1980年,《油脂》以3388場的紀錄打敗當時公演場數最多的《屋頂上的提琴手》,成為百老匯公演場數最多的音樂劇[4],直至1983年才被《歌舞線上》打破。1978年,《油脂》被改編成電影,成為電影史上最成功的歌舞電影之一[43]。電影版的成功,不單令隨後上演的音樂劇增添電影版的情節[43],亦影響後來的流行文化。《油脂》電影版在香港上映後,掀起跳舞熱潮[46],香港已故歌手張國榮首張專輯《情人箭》便收錄《油脂熱潮》一曲。而韓劇《星夢高飛2》[47]和美劇《吉列合唱團》亦有引用《油脂》的部份情節及歌曲[48]。
獎項及提名
1972年百老匯版
1993年西區劇院版
1994年百老匯版
2007年百老匯版
年份
|
頒獎典禮
|
類別
|
提名
|
結果
|
2007年
|
東尼獎[50]
|
最佳復排音樂劇
|
提名
|
腳注
- ^ 1.0 1.1 Defiglio, Pam. Debate plays on for Chicago guitarist's induction into Taft High School's Hall of Fame: Group wants late guitarist added to school hall of fame. Chicago Tribune. 2009-02-19 [2009-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2).
Alumni honored in Taft's Hall of Fame include ... Jim Jacobs, who based his musical "Grease" on Taft High School Jupe.
- ^ 2.0 2.1 2.2 2.3 2.4 2.5 2.6 Miller, Scott. Inside Grease. New Line Theatre. 2007-03-30 [200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3).
- ^ 3.0 3.1 Simonson, Robert. Grease Returns to Its Raunchy Roots. 2011-03-31 [201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GREASE火爆浪子》歷史. 樹德科技大學. 樹德科技大學. 2013-09-05 [2015-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5).
- ^ "Long Runs on Broadwa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laybill.com, 2011-08-14
- ^ 根據2008年5月26日出版之《時代雜誌》第51頁 , 《油脂》在2007年成為美國高中最常演出的音樂劇之一
- ^ Rousuck, J. Wynn. A new musical from the 'Grease' guy Theater: Baltimore-born Kenneth Waissman took a show to Broadway 25 years ago, and tonight he ushers 'Street Corner Symphony' into the limelight.. 1997-11-24 [201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2).
-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Grease. Playbill Vault. [201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5).
- ^ Guernsey, edited by Otis L. The Best plays of 1971–1972. New York: Dodd, Mead. 1972: 492. ISBN 0-396-06698-4.
- ^ McBride, Walter. Photo Coverage: Original Broadway Cast of GREASE Reunites at GYPSY OF THE YEAR. 2011-12-07 [2015-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5).
- ^ Simonson, Robert. Jeff Conaway, Kenickie in "Grease" Film, Dies at 60. 2011-05-27 [201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Gail Edwards • Theatrical headshots throughout the 70's and 80's. [201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9).
- ^ Marilu Henner. Internet Broadway Database. [201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 Peter Gallagher - Biography. [201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7).
- ^ Ilene Graff. Internet Broadway Database. [2015-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5).
- ^ Judy Kaye. Internet Broadway Database. [2015-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8).
- ^ Patrick Swayze Biography. IMDb. [2015-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3).
- ^ John Travolta. Playbill Vault. [2015-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5).
- ^ Rothstein, Mervyn. A Life in the Theatre: Jerry Zaks. 2010-09-01 [2015-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1).
- ^ Treat Williams Biography. IMDb. [2015-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 ^ Richard Gere. Internet Broadway Database. [2015-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3).
- ^ Green, Stanley. 'Grease', London, 1973. Encyclopedia of the Musical Theatre (Da Capo Press). 1980: 160 [2015-04-27]. ISBN 0-306-8011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 Hepple, Peter. 'Grease' history glenncarter.com (from The Stage). 2002-10-10 [2011-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7).
- ^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TAKES TO THE STAGE. Agatha Christie. [2015-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 ^ BLOGS:Which departed London shows should come back to the West End. London Theatre Direct. 2012-06-19 [2015-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7).
- ^ 26.0 26.1 26.2 26.3 GREASE London Revival (1993). Ovrtur. [2015-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5).
- ^ 27.0 27.1 ABOUT GREASE. Paul Nicholas & David Ian Associates Ltd. [2015-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2).
- ^ GREASE UK Tour (1996). Ovrtur. [2015-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Grease: Opening Night Cast. Playbill, Inc.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5).
- ^ GREASE! National Tour (1994). Ovrtur.com. [2015-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6).
- ^ 31.0 31.1 31.2 Grease. Playbill Vault. [2015-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4).
- ^ Grease: Opening Night Cast. Playbill Vault. [2015-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0).
- ^ Gans, Andrew. "Hopelessly Devoted": Crumm and Osnes Begin Previews in Broadway Grease Revival July 24. 2007-07-24 [2015-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Gans, Andrew. "That's Where It Ends": Grease Revival Closes on Broadway Jan. 4. 2009-01-04 [2015-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GREASE to Close on Broadway January 4, 2009. Broadwayworld.com. [2010-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8).
- ^ 36.0 36.1 Shenton, Mark. "London Production of Grease to Shutter April 30, Prior to New U.K. Tour". Playbill.com. 2010-09-16 [2015-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2).
- ^ Atkins, Tom. Review Round-Up of London Opening: Grease Not the Word for Critics". Whatsonstage.com. 200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14).
- ^ Grease in London. ThisIsTheatre.com. [2010-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1).
- ^ New casting announced. Paul Nicholas & David Ian Associates Ltd. [2015-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7).
- ^ 40.0 40.1 Simonson, Robert. "'Grease' Returns to Its R-Rated Roots in New Chicago Production; Jim Jacobs Explains". Playbill.com. 2011-03-30 [2015-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31).
- ^ Jones, Chris. "The original, R-rated 'Grease' comes home to Chicago". Chicago Tribune. 2010-03-21 [2015-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1).
- ^ 42.00 42.01 42.02 42.03 42.04 42.05 42.06 42.07 42.08 42.09 42.10 42.11 42.12 42.13 42.14 42.15 Grease Plot. StageAgent.com. [2015-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6).
- ^ 43.0 43.1 43.2 43.3 七幕人生音乐剧. 谁的青春有我狂——《油脂》(Grease). [2015-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100 Greatest Musicals: Channel 4 Film. Channel4.com. [201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9).
- ^ 活動推介:《油脂》 搖滾吧,五十年代. 文匯報. 2010-09-12 [2015-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第10集 - 追逐夢想的1978.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2009-12-21 [2015-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5).
- ^ Summer Nights-Dream high 2 (ep 12) Ailee and Jr's performance. [2015-05-20].
- ^ Glease. IMDb. [2015-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2).
- ^ 49.0 49.1 OLIVIER WINNERS 1994. The Society of London Theatre. [2015-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Internet Broadway Database listing, 'Grease', 2007 revival. ibdb.com. [2010-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