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末赛益(A. Samad Said,1935年4月9日—)是马来西亚著名诗人和小说家,50年代派(ASAS ‘50)成员,作品有《莎丽娜》(Salina,1961)、《岛屿前方》(Di Hadapan Pulau,1978)、《午后天空》(Langit Petang,1980)、《晨雨》(Hujan Pagi,1987)等。他曾获得多项重要文学奖项,如1979年的东南亚文学奖、1986年的国家文学奖等。由于不满马来西亚政府的数理英化教育政策,沙末赛益于2009年成为“反对数理英化联盟”(GMP)顾问,投入了社会运动。[1][2] 2011年,沙末赛益响应干净与公平选举联盟的号召,为了推动马来西亚的选举改革而再次投入社会运动。他既创作诗歌以鼓励净选盟2.0集会,也身体力行与群众一同走上街头,是净选盟2.0集会的一位精神领袖。[3][4]2015年,沙末·赛益正式加入民主行动党[5]。
生平简介
沙末赛益出生于马六甲靠近榴梿洞葛镇的一个甘榜。自幼已随父母亲迁居到新加坡。1940年代,他在新加坡接受小学教育。日治时期,他曾在日语学校上学。二战结束后,他进入新加坡维多利亚学校就读,毕业时获得剑桥高级文凭。毕业后,沙末赛益先是在一家医院担任文书,之后加入报社当全职写作者。从1950年代至1980年代,他曾在《马来前锋报》、《时代前锋报》(Utusan Zaman)、《每日新闻》、《茅草先锋报》(Warta Teberau)等多家报社服务,与许多著名的反殖报人如阿末·博斯达曼、乌斯曼·阿旺、赛·扎哈利、沙末·依斯迈等共事。
作品列表
小说
|
|
|
- Salina (1961)
- Ke Mana Terbangnya Si Burung Senja (1966)
- Sungai Mengalir Lesu (1967)
- Keledang (1978)
|
- Adik Datang (1978)
- Di Hadapan Pulau (1978)
- Langit Petang (1980)
- Bulan Tak Bermadu Di Fatehpur Sikri (1982)
|
- Daerah Zeni (1985)
- Hujan Pagi (1987)
- Cinta Fansuri (1994)
|
诗集
|
|
|
- Benih Harapan (1973)
- Daun Semalu Pucuk Paku (1975)
- Balada Hilang Peta (1991)
- Al-Amin (1999)
|
- Suara Dari Dinding Dewan (2003)
- Dirgahayu Dr.Mahathir (2004)
- Rindu Ibu (2004)
- A. Samad Said (2005)
|
剧作
|
|
|
- Di Mana Bulan Selalu Retak (1970)
- Wira Bukit (1986)
- Lazri Meon (1990)
|
- Lantai T. Pinkie (1992)
- Memori Di Hadapan Pulau (2003)
- Monolog Di Hadapan Pulau (2004)
|
个人荣誉
参考文献
外部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