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量汪元量(1241年?—1318年?),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 生平祖籍有三说,为浙江钱塘人、江西浮梁人、吴县人。汪元量出身书香门第,为有琴有书的世家。父亲汪琳,字玉甫,有七子。汪元量是汪琳第三子。 宋度宗时,以词章给事宫掖,为宮廷琴師,教授谢皇后(谢道清)、王昭仪(王清惠)和宫女弹琴。 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闰三月,元军攻陷臨安,南宋奉表降元,元廷强令宋君臣北入大都。汪元量亦随同前往,押运万卷书籍。 羁留北朝十三年,曾訪文天祥於獄中,与文天祥在大都交往唱和,以忠義相期。期间,以琴名于大都,受到元主的特别恩遇。授瀛国公(宋恭帝)诗书。出仕翰林院,为翰林官,奉命降香。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太皇太后、王昭仪去世,瀛国公入吐蕃学佛法,全太后入正智寺为尼,南宋王室凋零。汪元量出家为道士,获准南归,次年抵钱塘。汪元量以黄冠道人身份南归时,王清惠曾作《送水云归吴》相赠。 南归后,汪元量组织诗社,过潇湘,入蜀川,访旧友,后于钱塘筑“湖山隐处”。南归后记载很少,据传行踪飘忽,被时人称为“神仙”,终老湖山。[1] 文學創作汪元量有詩四百八十首,詞五十二首,多敘述宋亡史事,哀故國之陸沉,痛民瘼之凄楚,斥奸佞之亂政,頌忠臣之守節,幽憂沉痛,愁思抑鬱。[2] 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當世多以“詩史”目之,北風黄塵,南枝明月,未嘗不使人長歎也。水云诗有“宋亡诗史”之誉,在宋末元初诗坛占有重要地位。 自編其集爲《湖山類稿》,多經傳刻編輯,另有《水云集》。[3]感情沉痛悲涼。其描寫的景物亦陷入一種亦淺亦深的哀痛中。[4]其代表作有《湖州歌》、《越州歌》、《醉歌》等。 詩
太湖風卷浪頭高,錦柁搖搖坐不牢。靠著篷窗垂兩目,床頭船尾爛弓刀。
西塞山邊日落處,北關門外雨來天。南人墜淚北人笑,臣甫低頭拜杜鵑。
注釋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