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镇 (浏阳市)
永和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浏阳市下辖的一个建制镇。全镇辖域总面积234平方公里,总人口39,065人(2017年人口普查)。 地理位置永和位于浏阳市中东部。辖域西与古港镇接壤,北与沿溪镇、张坊毗邻,东与官渡镇、小河乡、江西省万载县黄茅镇相连,南与高坪镇、中和镇相连[1]。 永和镇西北地区较为平坦,东南地区地势较高。浏阳河的两大源头大溪河与小溪河均流经永和镇,并接纳了长滩河、豆田河以及桐子港河等支流;其中小溪河流域的株树桥水库是浏阳最大的人工湖泊[2]。全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时常受到水灾、旱灾、病虫灾、冰冻灾等自然灾害的侵扰[1]。 历史永和镇最早名為奔埠市、般步市。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年),吳三桂等人发动三藩之乱期间,总兵揭先胜曾占据奔埠市,与清軍拒战[3][4];后来,欧、柳、唐、卜四姓家族由长沙迁此,取永远和睦相处之意,称其为永和[5];清朝灭亡后,永和市于民国元年(1912年)改制为永和鎮[6]。民国十九年(1930年)8月23日,中國工農紅軍红一军、红三军在浏阳永和李家大屋会师,合编成立了红一方面军[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联、永孚、佳城、石港、里仁五乡于1956年合并设立永和乡[5]。1958年,因人民公社化运动,永和乡被撤销,与横山合并成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1961年析為永和公社;1973年建立永和鎮,为当时除浏阳城关镇之外唯一的建制镇[8]。 2015年11月,因鄉鎮區劃調整,原七宝山乡并入永和镇,成立新的永和鎮[9]。 现行行政区划永和镇现辖:[10] 菊溪社区、孚田村、新联村、永宝村、佳成村、石佳村和金盆村。 經濟在发现磷、铁矿以前,永和一直是一個典型的農業乡镇,当地氣候、土壤也適宜農作物的生長,水稻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11][12];另外,茶叶及柑橘等经济作物也被广泛种植[13]。其中,产于天岩寨的柑桔以果面光洁,色泽艳丽、肉嫩多汁而著称,并已经获得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认证[14]。除传统种植业外,红花檵木野生资源丰富的永和镇也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开始发展园艺业,带动了湖南省红花檵木的产业化,亦成为了中国特色花卉品牌产品之一[15]。 在工业领域,永和鎮磷礦、鉛、铁、硼砂、青矾、胆矾等矿产资源丰富[11],历来受到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有效开采。1964年更建立湖南磷化工永和磷矿厂,磷矿年产一度达到80万吨。1966年亦修建贯通醴陵市和本镇的醴浏铁路,用于输送矿石。惟矿产资源逐渐枯竭,该铁路亦于2003年停运[16]。 永和鎮亦以菊花石工艺著称,该镇的菊花石主产于大溪河底,其採集肇始於清代乾隆年間,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清朝同治时期的《浏阳县志》也有记载[11]。菊花石原石及經過雕刻加工的工藝品,受到廣大收藏家的喜愛。但是,经过上百年的开采,永和的菊花石原石资源日益枯竭,品质下降,花的密度、硬度、质感和纯净度比以前差很多。浏阳的技师很多都前往湘西或全国各地寻找原石。[17] 社会在明清时期,拥有丰富矿藏的永和就已经成为了衔接湖南与江西的重要交通枢纽,有看马滩渡、矿湾渡等渡口联通大溪河两岸,冬季时,民众也时常在河流上架起木浮桥,以方便往来商旅[11]。清末民初时期,永和贸易繁荣,当地的万寿宫码头(今永安码头)的交易络绎不绝,亦为当时浏阳河上游主要的码头,不少木帆船满载着磷矿航行与河道上;但随着公铁路交通的发展,码头因运量减少、年久失修而趋于衰颓[18]:136[19]。1965年,湖南省交通厅桥梁工程队修筑了横跨浏阳河的永和公路大桥,矿区公路自此可直通浏阳及长沙,方便了永和磷矿与外界的人员物资往来。1966年,醴浏铁路通车,解决了磷矿石外运的问题[20];该铁路于2003年停运后,公路交通就成为了永和镇唯一的联外交通方式;湖南省道S528为古港主要的联外道路,连接了永和镇及邻近的古港镇、小河乡等乡镇[21]。 在文化教育领域,永和第一座学校永和市义学于清朝咸丰年间开设[2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浏阳县政府曾在当地成立永和磷矿子弟学校、县第十二中学等学校,但均已经撤销[5]。现今,永和镇的教育事业由永和镇教育发展中心主管,具体教学任务则由永和初级中学、七宝山初级中学两所初级中学,永和镇完全小学、李贞完小、新实完小、铁山完小四所完全小学及若干个教学点承担[23][24]。永和镇也設有鄉鎮文化站,可向鄉村民众普及文教知識[25]。 著名人物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