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逆差當表面上民主的組織或機構(特別是政府)在其實踐或運作中未能實現民主原則時,就會出現民主赤字,而代議制和相關的議會誠信得到廣泛討論。[1] 1977年 Young European Federalists 首次使用民主赤字一詞。[2] David Marquand 在 1979年也使用了這個短語,指的是當時的歐洲經濟共同體,即歐盟的前身。[3] 該詞彙意指表面上運作被定位成民主的組織或機構(特別指的是政府),其運作或實踐已無法滿足基層的需要,民主所產生的代表與人民之間的鴻溝持續擴大,人民在民主機制上亦形疏離,對決策無力,參與感降低,反映在現實中就是投票熱情的急速衰退,民主體制出現了入(民意流入)不敷出(決策產出)的逆差稱之。[4] 参见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