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辞

歌辞
諺文가사
汉字歌詞 also 歌辭
文观部式gasa
马-赖式kasa

歌辞朝鲜王朝时期出现长歌国语诗歌体裁,是与时调(短歌)并驾齐驱发展的另一种重要的国语诗歌体裁[1]:582-[2]:194,与时调一起被称为国语诗歌“双壁”[1]:985。歌辞自由度很高,不分章节,不限长度,但也和时调一样,每行由两句构成,每句由两个音步组成,每个音步有三四个字组成。作为一种长歌形式,歌辞对文字的依赖性很强。训民正音的发明对歌辞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582-583[3]:32[2]:194

历史

歌辞最初是高丽末期僧人向民众宣扬佛教的诗歌形式之一,其发轫之作是懒翁和尚(1320-1376年)的《僧元歌》。但歌辞被作为一种国语诗歌体裁确立下来则是朝鲜王朝士大夫所为。一般认为,成宗年间(1470-1494年)丁克仁(1401-1481年)的《赏春曲》是歌辞的开山之作[1]:582-584[3]:32[2]:194郑澈朴仁老是朝鲜王朝的两位最著名的歌辞大师,被称为朝鲜歌辞双壁。郑澈的歌辞主要收录于《松江歌辞》中。朴仁老的作品主要收录于《芦溪集》。[1]:594-609[3]:33-34

朝鲜王朝后半期,歌辞的题材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创作队伍也扩大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歌辞也从原来的注重抒情向叙事方面转变[1]:1020-1022[3]:34[2]:315-316。此外,随着时调、歌辞向社会下层的发展,朝鲜王朝后半期在说唱艺人群体中出现了更为灵活的“杂歌”形式。杂歌不拘泥于歌辞三四调和四四调的音律模式,而是多种音节相互交错、配合,可长可短,能灵活地表现复杂的社会生活。[1]:1011-1012[2]:320-321

参见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李岩; 徐建顺、池水涌、俞成云. 《朝鲜文学通史》.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9月. ISBN 978-7-5097-1511-6. 
  2. ^ 2.0 2.1 2.2 2.3 2.4 韦旭昇著. 《韩国文学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7月. ISBN 978-7-301-14042-0. 
  3. ^ 3.0 3.1 3.2 3.3 金英今编著. 《韩国文学简史》.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年2月. ISBN 978-7-310-0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