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權
梁家權(英語:Leung Ka Kuen,1960年10月9日—)為一位香港新聞工作者,常撰寫飲食相關專欄。他曾採訪香港前途談判、六四事件、《基本法》起草、香港主權回歸等重要新聞。2009年離開新聞界,轉型撰寫飲食專欄[2]。 背景梁家權家有三姊一兄一弟[註 1];其中排行第一的胞兄是資深傳媒人梁家榮[註 1][註 2]。梁於香港出生[註 3],早年在九龍旺角咸美頓街成長[註 3],父親是一名金飾手工雕刻工匠[註 3]。六至七歲已跟隨父親學習有關工藝,並主要協助家人為殯儀館的牌碑刻字[註 3]。已故演員李小龍的牌碑是其家人的作品[註 3]。梁家權就讀香港培正小學(1973年小六)和香港培正中學(1978年中五)[3][4],在校時出版校內的報紙和籌備攝影學會,又會參加戲劇活動[註 1]。雖然他在香港中學會考中的世界歷史科、中文科及另一個學科取得C級成績,中國歷史科卻取得F級等第[註 1]。老師有見其對學校有貢獻,取錄本來不夠分數的他升讀中六年級[註 1]。梁因為同期獲香港浸會學院取錄入讀兩年制預科,加上不想穿著校服,所以轉讀該學院[註 1]。他畢業時的成績平均績點低,未能報讀學院的傳理系;唯有選讀三年制中文系課程[註 1]。同時到葵芳聖瑪加利書院夜校部教授會考班,以賺取外快[註 1]。期間於1982年至1983年擔任香港話劇團的業餘團員[註 1]。直至完成學位後,他到學校面試當教師未遂,便轉往入職《華僑晚報》報社[註 1]。而且任劇團的舞台劇幕後監督,與張之珏等人帶同李香琴、萬梓良以及其他演員到外地演出[註 1]。 他從事新聞工作超過二十年,任職《華僑晚報》初期主要負責特稿,往後跟進其他報紙內容,如香港社會新聞、金融、馬經等[註 4]。1989年以《新晚報》記者身份到北京採訪六四事件[5]。梁家權其後於1997年轉職《壹週刊》[註 4],此前獲《大公報》邀請加入其中[註 4]。然而由於他不想接受左派報社的栽培,反而想客觀地報導新聞,所以婉拒了邀請[註 4]。在2000年,他到《香港經濟日報》工作,2002年離開[註 5]。當年為了讓《茶杯雜誌》可以繼續出版,梁選擇跟鄭經翰和劉細良一同合作[註 5]。至該雜誌被TOM集團收購時,他仍然是《CUP月刊》的編輯,未幾入職《東周刊》[註 5]。其撰寫的飲食專欄《好味大過天》分別在《頭條日報》和《信報》的《食家講場》中刊載。另一飲食專欄《只能回味》則刊登於《東周刊》之內。此外,梁家權也是電台節目主持人,曾任職DBC《數碼大聲台》;現於《D100香港台》主持《為食麻甩騷》、《D100新聞天地》及《蔣權天下》,也在《有線財經資訊台》主持《周日不講理》。基於對大妗行業感興趣和想為同事當大妗,梁家權私人邀請職業訓練局的導師教授他大妗的課程[註 3]。 個人生活梁家權已婚,其妻是一名新加坡人[6]。二人同樣從事傳媒行業[6]。現育有一子[註 2]。 主持節目
著作政治/新聞類
親子旅遊類
飲食文化類
注釋
参考來源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