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故居 (青岛)
36°03′40″N 120°19′39.4″E / 36.06111°N 120.327611°E 梁实秋故居,位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33号,为中国现代作家梁实秋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生活期间的住所。现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邀请梁实秋与闻一多赴青岛任教,二人事先赴青岛考察观光,居住在中国旅行社青岛分社招待所(今安徽路14号),随即决定应聘。1930年暑假过后,梁实秋携夫人程季淑与女儿到青岛,最初居住于鱼山路四号,第二年迁居鱼山路七号(今33号)。该楼建于1928年[1],为铁路局职员王德溥(一说王德涛[2])用薪资积蓄所建住宅,一楼租给梁实秋一家。梁实秋曾回忆道,“推开北窗,有一层层的青山在望。不远的一个小丘有一座楼阁矗立,像堡垒似的,有俯瞰全市傲视群山之势,人称总督府[3]……”梁实秋与房东两家相处融洽,梁实秋曾建议房东在院内种植花木,房东随即种植了6棵樱花、4棵苹果、2棵西海棠,第二年开花结果。[4][5] 梁实秋在国立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讲授欧洲文学史、莎士比亚、戏剧入门等课程,并为各系学生讲授英语公共课,编印《青岛大学图书馆》周刊[4][6]。梁实秋常邀请同事朋友到家中做客,又常与杨振声、赵太侔、闻一多、陈季超、刘康甫、邓仲存、方令孺外出聚餐饮酒,自称“酒中八仙”[2]。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因九一八事变影响发生学生运动,杨振声、闻一多等大批教职员辞职离开青岛,学校改组为国立山东大学,梁实秋则选择继续任教[5]。在青岛期间,梁实秋出版了《偏见集》、《文艺批评论》,并经胡适邀请开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三十余年后方才完成[3][4],此外还翻译了《织工马南传》、《西塞罗文录》[6]。 梁实秋对青岛的风景、美食、民风等颇为喜爱,以至于晚年仍在《忆青岛》、《谈闻一多》、《雅舍谈吃》等几十篇散文中谈到青岛[4][6],并写到“我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百粤,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正令人流连不忍离去的地方应推青岛[3][6]”“青岛四年之中,我们的家庭是很快乐的[5]”。 1933年2月25日,梁实秋三女梁文蔷出生,不久,四个孩子同时感染猩红热,导致次女夭折,葬于青岛[7]。1934年,梁实秋经胡适几番邀请,于7月离开青岛赴北京大学任教[3][4]。临行前山大外文系学生联名致电教育部请求挽留,称“同学夙受陶冶”,对梁实秋“爱戴正殷”[5]。当时其住处租约离到期尚有三个月,程季淑认为应如约照付这三个月的租金,但房东坚决不受,“争执不已,声达户外”。后来房东勉强收下,用租金买了一份厚礼亲自到车站送行,梁实秋感叹道:“此君子国也。”[2][3][5][6] 2000年,梁实秋故居列入第一批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名单[8]。2003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该建筑作为文化名人故居挂牌保护[9]。 2005年2月5日,列入第七批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10]。该建筑现仍为民居,一楼由业主自发开放为梁实秋生平相关展览室[11]。 建筑特色梁实秋故居占地面积546.69平方米,建筑面积447平方米,地上2层,地下1层,砖石结构,花岗岩墙基,红瓦坡屋面,正门向南,大门上方二楼有一挑台。室内木板地,无雕饰。整栋建筑简朴而实用[1]。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