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瑋曹瑋(973年—1030年),字寶臣,北宋名將,曹彬次子[1]。生於太祖開寶六年,卒於仁宗天聖八年,年五十八,諡武穆[2]。沉勇有謀,好讀書,通《春秋》,尤善《左氏傳》[2]。為將四十年,戰未嘗敗[2]。 生平初為天平武宁两军牙內都虞候,至道初为西頭供奉官(階官,三班使臣,從八品)、閣門祗候(職,從八品)。时李繼遷據河西為亂,太宗問大臣“誰可擋繼遷者”。曹彬以瑋應詔,時曹瑋為東頭供奉官,以本官知渭州事。真宗即位,改內殿崇班(階官,三班使臣,正八品)。馭軍嚴明有部分,賞罰立決,犯令者無所貸。善用間,周知虜動靜,舉措如老將。宋真宗曾在曹彬臨終前,詢問他對後事的安排,他認為長子曹璨與次子曹瑋皆可以擔任將領,但是曹瑋更勝於曹璨[3]。咸平二年(999年)曹彬卒,請持喪,不允,拜閣門通事舍人(職,從七品),加渭州屯田制置使,遷西上閣門副使(階官,橫行副使,從七品),徙知鎮戎軍。李繼遷死,子李德明請命於朝。瑋言:「繼遷擅河南地二十年,兵不解甲,使中國有西顧之憂。今國危子弱,不即捕滅,後更強盛,不可制。願假臣精兵,出其不意,禽德明送闕下,複河西為郡縣,此其時也。」真宗方以恩致德明,不報。既而西延家、妙俄、熟魏數大族請拔帳自歸,諸將猶豫不敢應。瑋曰:「德明野心,不急折其翮,後必颺去。」即日,將其士薄大都山,受降者內徙,德明不敢拒。遷西上閣門使(階官,橫行正使,正六品),為環慶路駐泊兵馬都鈐轄,兼知邠州。封泰山,進東上閣門使(階官,橫行正使,正六品)。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真宗以瑋習知河北事,乃以為真定府定州兵馬路都鈐轄,領高州刺史(遙郡刺史)。后為涇原路兵馬都鈐轄兼知渭州事,與秦翰破章埋族于武延川,分兵滅撥臧於平涼,於是隴山諸族皆來獻地。瑋築堡山外,為籠竿城,募士兵守之。曰:「異時秦、渭有警,此必爭之地也。」祀汾陰,進四方館使(階官,橫行正使,正六品)。逾年,上表還州事,願專督軍旅。帝不欲遽更守臣,以密詔敦諭之。改引進使(階官,橫行正使,正六品)、英州團練使(遙郡團練使),複知秦州,兼涇、原儀、渭、鎮戎緣邊安撫使。初,張佶知秦州,置四門砦,侵奪羌地,羌人多叛去,畏得罪不敢出。瑋招出之,令入馬贖罪,還故地,至者數千人,每送馬六十匹,給彩一端。築弓門、冶坊、床穰、靜戎、三陽、定西、伏羌、永寧、小洛門、威遠十砦,浚壕三百八十裏,皆役屬羌廂兵,工費不出民。伏羌首領廝雞波、李磨論私立文法,瑋潛兵滅其帳。其年,唃廝嵒率眾數萬大入寇,瑋迎戰三都穀,追奔三十裏,斬首千餘級,獲馬牛、雜畜、器仗三萬餘。遷客省使(階官,橫行正使,從五品)、康州防禦使(遙郡防禦使)。馬波叱臈立柵野吳穀,瑋選募神武軍二百人,斬柵,獲生口、孳畜甚眾。天禧三年(1019年),李德明寇柔遠砦,都巡檢楊承吉與戰不利。以瑋為華州觀察使(階官,正五品)、鄜延路駐泊馬步軍副都部署、環慶秦等州緣邊巡檢安撫使。委乞、骨咩、大門等族聞瑋至,歸附者甚眾。四年(1020年)正月,拜宣徽北院使、鎮國軍節度觀察留後(階官,正任節度觀察留後,正四品)、簽書樞密院事(差遣)。丁謂逐寇准,惡瑋不附己,指為准黨。除宣徽南院使、環慶路駐泊馬步軍都部署兼安撫使。乾興元年(1022年),落宣徽南院使,謫左衛大將軍(環衛官,正三品)、容州觀察使、知萊州事。瑋以宿將為謂所忌,即日上道,從弱卒十餘人,不以弓韔矢箙自隨。謂敗,複華州觀察使、知青州,徙天雄軍,天圣三年(1025年)進彰化軍節度觀察留後、知天雄軍,后知永興軍,拜昭武軍節度使(階官,從二品)。五年(1027年)以疾知孟州事,數月,為真定府、定州駐泊馬步軍都部署,七年(1029年),改彰武軍節度使。八年(1030年)正月,薨于位,年五十八。仁宗震悼,罷朝兩日,贈侍中,謚號武穆。 在與西夏政權的對抗中,以及西北邊防的整飭方面,成績卓越,是北宋前期的重要人物[4]。 家庭祖上
父母
兄弟妻子孙妻
子
女
孙
參考資料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