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化宗普化宗(ふけしゅう)是日本佛教禪宗之一宗派。以普化為始祖,也被視為臨濟宗(禪宗)之一派。也稱虛無宗(こむしゅう)[1],以吹奏尺八行旅各地的虛無僧而有名。 歷史1254年(建長6年),渡宋的心地覺心在4位普化禪在家居士(寶伏・國佐・理正・僧恕)的伴隨之下歸國。在紀伊由良的興國寺山內建普化庵為居所,4位歸化的居士各自傳授普化之正法。之後,寶伏的弟子2人(金先、括總)之派興盛,其他各派勢微,以兩派為觸頭受其支配而存續。 心地覺心的法孫靳全(金先古山居士),受北條經時的歸依,下總國小金(現・千葉縣松戶市小金)開創一月寺,成為金先派總本山。另一方面,括總的了大居士在武藏國幸手藤袴村(現・埼玉縣幸手市)開創鈴法寺,成為括總派總本山,兩寺共同成為普化宗120餘末寺的觸頭。 公稱普化宗,作為單一宗派活動是近世以降之事。江戶時代,形成虛無僧集團的特殊宗派,吹奏尺八以進行禪修或托鉢,幾乎無教義、信仰上的活動,無檀越、也不為信徒舉行葬禮法事。1614年(慶長19年),江戶幕府發布「慶長之掟書」,規定虛無僧的入宗資格、服装等,給予諸國通行之自由等各種特権,所以,也有為幕府進行隱蔽行動之說。 因和江戶幕府間的關係、身分制度等因素,明治維新以後,被明治政府解體廢宗,一月寺成為日蓮正宗的寺院,鈴法寺廢寺。但是,尺八樂流傳至今。 戰後,普化正宗明暗寺在京都東福寺的塔頭善慧院內,作為宗教法人再興。 諸流江戶時代初期,傳說有16派,但是,說法不同。
江戶時代中期以降,統合為7派。
関連項目脚注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