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贫困地区插花贫困地区,又称插花型贫困地区[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贫困相关的一个概念,是指不在国家级贫困县和省级贫困县,而在相对发达的县级行政区内的贫困地区。即一个县级行政区在大多数人已脱贫致富时,还有小部分零星分散的地区处于贫困状态,这部分地区即为插花贫困地区。[2][3]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80年代开始展开扶贫工作,以当时的扶贫标准,贫困人口下降至3000万左右就无法继续下降,另一个是贫困县需扶贫人数逐渐增加[4]。进入21世纪后,民众经济水平快速提升,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均GDP超过1千美元,2019年则突破1万美元[5]。全国总体而言生活水平提升,但仍有少数地区未能脱贫。2020年3月统计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2707个贫困村[4],中央政府将贫困脱贫视为重点工作,各地政府因此重视「插花贫困地区」脱贫[1][6][7]。 特点插花贫困地区大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贫困人口多、分布分散,且致贫原因复杂[8],贫困种类不同(有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加大了工作难度[9]。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当地有大量的贫困人口插花分布在全市的52个乡镇、1500多个村,且既有相对贫困也有绝对贫困[9]。其次是生产条件恶劣,很难进行自我发展[8][10]。此外,插花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大多不完善,生活条件恶劣,难以生活[8][10]。这些地区又往往贫富差异悬殊,群众存在心理失衡,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9][11]。以上几个特点,导致对插花贫困户的扶贫难度增加[9]。 插花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往往比较落后,生产模式单一,以传统农业、自然经济为主[12]。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原因又造成其区域封闭现象严重,信息闭塞,难以和外界沟通交流[12]。 分布及帮助措施插花贫困地区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川省[7]、湖北省[6]、甘肃省[1]等省份。而这些插花贫困地区因为不在国家级贫困县和省级贫困县,不能获得国家政策的优惠,也没有地方财政的支持,难以发展[12]。发展开发性农业并解决政策不平等,是插花贫困地区发展的出路[12]。 四川针对插花贫困地区上线了“四川科技扶贫在线”,于2018年在全省的插花贫困地区覆盖[7]。湖北则非常重视插花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文件,确定了200个湖北省插花贫困乡镇,并进行重点扶持[13]。湖北宜昌夷陵区在全国的插花贫困地区首创村级金融互助组织[14]。2019年10月,湖北省武汉市宣布基本消除了插花贫困区域[15]。 参考来源
参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