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房
我的書房(英語:My Book Room)是香港的一間獨立書店暨舊書店,於太子和深水埗合共設分店四間,由莫思維於2014年7月創立。[1] 該書店的創辦人透過社交平台上載所收購的書籍,並將線上的舊書愛好者社群與線下的實體店舖結合,達至O2O(線上到線下)的營運模式[2]:80-81;而其選書亦以人文学科、历史及社会科学類書籍為主。[3]:150同時,該書店亦因短短數年間開設數間分店,而被《香港舊書店地圖》作者黃曉南譽為「香港首個『連鎖式舊書店集團』」。[2]:81 歷史我的書房創辦人莫思維於高中時期開始接觸課外書籍,家中的藏書量曾一度達數千本,更曾萌生「當通識教師」的志願。然而,他在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的成績欠佳,先後就讀副學士及高級文憑課程,其後亦曾於外國修讀銜接學士,但回港後因英語水平欠佳而只能任職教學助理,無法實現自身的理想。莫氏在事業發展亦並非事事如意,曾任職多份工作,也曾經歷過失業。他後來閱讀過艾克哈特·托勒的書籍,回想起放在自己家中與迷你自存倉內的書籍,便衍生出一種「開書店」的念頭。[1] 於荃灣區居住的莫氏,深感該區缺乏舊書店,加上參考過新亞書店、新天書店等舊書店的營運情況,及世界展望會在年度舊書買賣的收益,便認為在香港買賣二手書籍並非一門虧本生意,於是決定從荃灣入手,在該區開設一間舊書店。然而,這個意念曾一度引起其父母的擔憂與反對,但後來與父母從長計議後,決定利用自己的積蓄,實踐自己的夢想。[1][3]:150 2014年7月,我的書房在荃灣南豐中心23樓開業。[1]縱然該處的租金水平較低,但礙於店面面積有限,未能容納太多書籍,便於2016年遷至位於太子荔枝角道的一個地舖內繼續營運。其後數年亦先後於深水埗及太子開設三間分店。[2]:85 名稱由來據莫氏在一個訪問中指出,之所以要將書店命名為「我的書房」,是因為該店所售賣的二手書籍均曾是由別人擁有,並放置在書房內的書籍。而這四字背後,除了希望能為造訪者營造一份「回到自己書房」的親切感外,亦視該店為書籍的流轉中心,並寄望人們能夠將書籍「流出去」給其他人。[1]
書店特色部份於香港經營的舊書店或會透過Facebook等社交平台開設粉絲專頁,但大多均成效欠佳,部份甚至一段時間已沒有更新。但該店則剛好相反,除了會將每天收購回來的舊書上載到社交平台外,負責人亦會主動回覆網民的留言,以協助他們的購書需要(但網民仍需自行前往店舖購買書籍)。此舉不僅提升該店書籍流轉的速度,亦能借助網民在社交平台上的聯繫,達至宣傳作用。據莫氏指出,舊書買賣的收入不高,若果「純線上」方式營運書店的話,會大大增加包裝與物流的成本,容易出現「入不敷支」的情況,故設立實體店會較為可取。[2]:81-84 在選書方面,該店雖偏重於人文学科、历史及社会科学類書籍,但不乏部份關於国情研究與政治的書籍,亦有售賣《明報月刊》和《時代雜誌》等二手雜誌。[3]:150為吸引更多路過該店的行人光顧,該店亦有出售一些食譜、旅遊書籍等,以助增加該店的銷售額。[4]然而,由於該店書籍的高流轉性,加上主理人工務繁重,令店舖內的書籍擺放甚為雜亂,沒有明顯分類可言。[2]:85 各界反應據莫氏指出,在該店開業初期,造訪書店的人並不多。即使已經在社交平台上多加宣傳,但效果平平,其後便印製宣傳單張,並在街道上派發,又或放進屋苑的住戶信箱內。此舉除了吸引更多人關注該店外,亦帶動了該店的生意,甚至開設新分店。[5]事實上,他亦曾嘗試以电子邮件作為宣傳書店的方式,但其電子郵件帳戶其後卻遭封鎖。[3]:157 近年香港有研究指出,逾六成受訪者有課外閱讀的習慣,當中大部份受訪者較為喜愛閱讀實體書籍。這種閱讀風氣亦同時衍生讀者對於舊書店的支持。據該店負責人表示,造訪該店的人「不是天天來,就是隔天來尋寶」,而該店所販售的書籍或是電子書平台和图书馆均沒有引入,更有曾光顧該店的造訪者特意租用大型倉庫,以便收納其「戰利品」。[6]除了這群購書的造訪者外,亦有一些造訪者受網路上對於該店的正面評價所吸引,而造訪該店以轉售自己手上的冗餘書籍。[2]:84 再者,隨著多間舊書店(或稱「二手書店」)在香港打開門戶,有傳媒認為此舉掀起了一種「環保閱讀」的風氣[7],亦成為部份有意經營書店人士的借鑒之處,例如解憂舊書店的主理人曾造訪該店與讀書好棧等書店,了解箇中的營運心得,而店員亦樂意提供相關指導[8](其後該店亦有贈書予相關書店作營運之用[9])。 2019年,有傳媒趁著農曆新年的到來,推介該店在內的三個舊書收集平台,供讀者在捨棄不必要的書籍時作一個參考。[10] 爭議我的書房曾被指到義賣或漂書活動以及其他二手書店,大量取得免費或以低價購入書籍再於自己店舖轉售[11][12]。此舉被認為是巧取豪奪,有違漂書的免費分享原意[13]。 相關書籍周家盈 《書店日常:香港獨立書店在地行旅》(2016年出版)曾到訪荃灣舊店並在書中作專題介紹。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